艦隊登出。1944年,在拖曳回美國西海岸解體途中沉沒。因為珍珠港的戰鬥,俄克拉荷馬號得到一枚戰鬥之星勳章。
效能資料
標準排水量:27500噸/30;500噸(改裝後),滿載排水量:33;901噸(改裝後)
艦長177。8米,艦寬29。6米(現代化改裝後32。9米),吃水9。9米
主機輸出功率:26500馬力(改裝後31;500馬力),俄克拉荷馬號主機功率24800馬力;雙軸;
最大航速:20。5節, 續航力:15;700海里/10節
武備:10門356毫米/45倍徑主炮(雙聯裝和三聯裝炮塔各兩座),21座127毫米副炮(第一次改裝拆除9座);16門127毫米高平兩用炮(第二次改裝,雙聯裝八座),太平洋戰爭中加裝40毫米高射炮40門,20毫米高射炮45門。
裝甲:側舷水線(最大)13。5英寸,炮塔(正面)18/16英寸,司令塔16英寸。
艦員:設計編制1300人
日本扶桑級戰列艦 '本章字數:2843 最新更新時間:2009…11…04 10:00:00。0'
扶桑級戰列艦是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一型戰列艦。是日本建造的第一型“超弩級”戰艦,即超級無畏艦。
設計與建造
扶桑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是舊日本帝國海軍以八八艦隊名義提出的軍艦建造計劃的一部分。1911年日本批准沿用“第三期海軍艦艇擴張計劃”中的“第三號戰艦”(扶桑號)的建造預算,在1910年的日本海軍提交的造艦計劃中,計劃再建造7艘戰列艦,由於預算被刪減以及拖延的原因,到1913年才陸續批准了另外三艘戰艦的建造計劃。扶桑級戰列艦原計劃建造4艘,最後只完成了扶桑號(ふそう)及山城號(やましろ)。設計者為近藤基樹海軍造船少將。
扶桑級戰列艦共有兩艘,首艦扶桑號(Fuso),以日本古代別名“扶桑”命名,建於吳海軍船廠,1912年3月11日開工,1914年3月14日下水,1915年11月18日竣工。二號艦山城號(Yamashiro),以古國名“山城”命名,即日本畿內五國的山城國,建於橫須賀海軍船廠,1913年11月20日開工,1915年11月3日下水,1917年3月31日竣工。由於財政的拖延,二號艦山城號之後,計劃中的三、四號艦得以大幅修改設計方案成為伊勢級戰列艦。
概況
新建成時的山城號1910年日本海軍選定由英國設計建造“金剛”號戰列巡洋艦的同時,以引進最新主力艦設計建造技術為目的派出進修人員赴英國學習。由日本自行設計的扶桑級艦體設計參考金剛級戰列巡洋艦的圖紙進行戰列艦化改進。防護比金剛級增強,設計航速22。5節。在艦體中後部增加兩座主炮炮塔,六座雙聯裝主炮炮塔布置在艦體縱向中軸線上:一號二號炮塔呈揹負式在艦橋前方;三號炮塔在前主桅與一號煙囪之後;四號炮塔在二號煙囪與後主桅之間;五號六號炮塔呈揹負式在後主桅後方。鍋爐艙被艦體中部的主炮炮塔隔成前後兩個部分。主炮採用與金剛級相同的雙聯裝356毫米口徑主炮,16門152毫米口徑炮廓式副炮配置在長艏樓中。其佈置方式的缺點是:動力艙空間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