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3 / 4)

小說:利刃 作者:九十八度

歷山大三世”號(“自由”號)每座炮塔還裝備有1具英國產5。5米測距儀。瑪麗亞皇后級副炮採用20門130毫米/L55炮(“亞歷山大三世”號18門),副炮數量和威力都比“塞瓦斯托波爾”級增強,以對付敵方排水量日益增大的驅逐艦。主炮塔頂部安裝76毫米口徑炮。瑪麗亞皇后級戰列艦同樣裝備有水下魚雷發射管,每舷2具,分別安裝在前、後炮塔彈藥庫內側邊緣。

瑪麗亞皇后級採用20座亞羅式燃煤/燃油混燒鍋爐,分別佈置在5個鍋爐艙內。前鍋爐艙佈置了2排共5座鍋爐,2號艙佈置3座,3、4號炮塔彈藥庫間的3個艙內各4座。“瑪麗亞皇后”和“亞歷山大三世”裝備的帕森斯蒸汽輪機從英國約翰…布朗公司購買。“葉卡捷琳娜二世”號(“葉卡捷琳娜大帝”號)裝備的蒸汽輪機由尼古拉耶夫船廠生產。

瑪麗亞皇后級的裝甲防護型別與“塞瓦斯托波爾”級艦基本相同,又有所改進。艦體為雙重底結構,主裝甲帶加厚到262。5毫米,裝甲帶加寬並增加連線強度。炮塔側壁增加到250毫米,頂部裝甲也加厚到125毫米。炮塔基座裝甲250毫米…125毫米。

儘管有所改進,瑪麗亞皇后級仍然存在不足,困擾俄國戰列艦的防護問題始終存在。“瑪麗亞皇后”號試航時發現艦艏浮力不足,造成軍艦略帶首傾,導致軍艦的操縱困難。只能透過消減艦體前部艙內載荷進行補救。“亞歷山大三世”號根據“瑪麗亞皇后”號的教訓,在建造時就進行改進,服役後沒有發現類似問題。

各艦概況

“瑪麗亞皇后”號建成服役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土耳其在英國購買的戰列艦“蘇丹奧斯曼一世”號(即後來英國皇家海軍的阿金庫爾號戰列艦)和“瑞斯薩迪赫”號(即後來英國皇家海軍的愛爾蘭號戰列艦)在交付前夕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被英國扣留。土耳其加入同盟國陣營同沙皇俄國作戰,從德國獲得了“格本”號戰列巡洋艦(“蘇丹塞利姆”號)和“佈雷斯勞”號巡洋艦(“米迪裡”號)。“葉卡捷琳娜大帝”號

1915年10月“瑪麗亞皇后”號作為掩護兵力參加炮擊土耳其港口的作戰行動。1916年1月8日“葉卡捷琳娜大帝”號與“塞利姆”號不期而遇展開炮戰,“塞利姆”號依仗速度優勢迅速撤退。

1916年10月20日晨“瑪麗亞皇后”號因1號主炮塔彈藥庫內部爆炸而沉沒,1919年打撈後於1926年拆毀(蘇聯將“瑪麗亞皇后”號的4座主炮塔撈起後編成第30海岸炮兵連,曾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

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爆發後,1917年4月29日“葉卡捷琳娜大帝”號改名“自由俄羅斯”號。根據佈列斯特條約,德軍將進佔烏克蘭。在德軍前衛部隊進入塞瓦斯托波爾時,“自由俄羅斯”號(葉卡捷琳娜大帝號)於1918年6月19日自沉(由驅逐艦發射魚雷擊沉);“自由”號(亞歷山大三世號)艦長違反命令返回塞瓦斯托波爾港,於1918年9月被德軍擄獲。德國向協約國投降後,英、法干涉軍於11月24日接收了“自由”號。最後“自由”號交由反布林什維克的叛軍控制。1920年10月改名“阿列克謝耶夫將軍”號,隨敗退的叛軍出逃法國控制的突尼西亞比塞大港,結果“阿列克謝耶夫將軍”號滯留在比賽大港至1936年被法國拆毀。

效能資料

標準排水量:22800噸,滿載排水量:24000噸;

長/寬/吃水:168米/27。33米/8。3米;

動力:20座鍋爐,2臺蒸汽輪機,主機功率26500軸馬力;

最大航速:21節;續航力:3000海里/16節

武備:12門三聯裝305毫米主炮;20門130毫米副炮;76毫米高炮4門,457毫米魚雷發射管4座

裝甲:主裝甲帶:上部203毫米,下部262毫米;甲板:76毫米(36毫米附加裝甲),炮塔:305毫米,指揮塔:305毫米

艦員:1252人

日本三笠級戰列艦(前無畏艦) '本章字數:890 最新更新時間:2009…11…21 10:00:00。0'

三笠級戰列艦是日本1897年向英國訂購的一級戰列艦;同級共一艘;即“三笠”號(Mikasa)。該艦原是作為朝日艦的姊妹艦訂購,但卻採用了更為新式的炮術、裝甲、防禦和動力設計,因此單獨劃為一級。該艦設計師為詹姆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