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等措施,但這些措施對飛機效能的提高影響有限。
1966 年,殲…6I 改裝成功。總計改裝了 12 架(*)。
殲…6II
殲…6II 是殲…6I 進一步發展的晝間高空截擊型。該型出現的原因仍然是打擊美高空無人偵察機,且由此可知殲…6I 的改裝效果不彰。
殲…6II 的主要特點是:改進進氣系統,自 59 式之後首次在殲…6 上加裝可調激波錐,改善高速條件下的進氣效率並減小阻力;進氣口唇口半徑減小,增加 8 個輔助進氣門(由此推測進氣道捕獲面積有所減小);發動機仍採用加大推力的渦噴…6 甲;由於殲…6I 僅裝備 1 門 30 毫米航炮,火力不足,因此在機頭左下方增加 1 門 23毫米航炮;有文章稱該機可以加裝兩枚空空導彈,但未見其它資料或照片證實;此外,殲…6II 也沿用了殲…6I 的方法,拆除不必要的照相槍、訊號槍等裝置,以求減輕重量。
1969 年,瀋陽飛機廠開始改進研製殲…6II。當年 3 月 25 日,殲…6II 首次試飛成功。該機僅生產 2 架(*),至 1980 年退役。就當年的實際情況來看,1968 年美國停炸北越,1969 年打擊美高空無人偵察機的戰鬥已接近尾聲,至 1969 年底美軍即停止了使用無人偵察機偵察我西南邊境的行動。因此殲…6II 改進的進展雖快,但服役時已幾無用武之地。
殲…6III
殲…6III 其實是殲…6 家族中爭議最大的一個型號。長期以來,殲…6III 一直是作為“左”的思想造成的惡果進行批判的。但當年的情況真的是一個“左”字可以概括的嗎?要評價殲…6III 的功過是非,就必須回到當年,看看實際情況。
1965 年,空軍根據總參和國防科委的要求調整了裝備發展規劃,殲擊機方面要求 1966~1970 年將米格…21 仿製出來,1971~1975 年將米格…21 改型生產出來裝備部隊。到 1969 年 3 月,空軍提出繼續改進殲…6III。1969 年 7 月 28 日殲…6III 即完成總裝,8 月 5 日首飛成功。
在此期間,大陸正同步展開殲…7 仿製和改進工作、殲…8 的研製工作。殲…6III 的研製是否對這兩型飛機帶來了負面影響呢?殲…7 的仿製工作原本是由瀋陽飛機廠承擔的,但在殲…8 設計工作展開後,殲…7 飛機已於 1968 年 8 月轉至成都飛機廠生產。1969 年 6 月,成飛改進研製的殲…7I 首次試飛。至於殲…8,首批兩架原型機已於 1968 年 7 月總裝完畢。但隨後即陷入長時間的等待和爭執中,直至空軍副司令曹裡懷拍板後,才於 1969 年 7 月 5 日完成首飛。由時間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