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隱蔽性好。由於貼近水面或地面飛行,故不易被對方雷達和紅外探測系統發現,也不易被敵方艦載和地面防空火力擊中,超低空飛行時還可進行反潛作戰。
第四,操縱性好,適於乘坐。它利用襟翼可實施倒退懸停及垂直起降;透過方向舵、升降舵、襟翼可進行無坡度急轉彎,甚至就地迴轉。與一般飛機和高速船相比,它有飛機的高速度,但沒有飛機高空墜毀的危險;飛行中不與水面接觸,因此也沒有船舶的顛簸。
第五,經濟性好。地效飛行器的單位載荷油耗,要比高速航行的艦船低得多,與低速航行的艦船基本相當。與普通飛機相比,其載重大一倍,油耗省一半,航程增加50%。
如此卓越的效能和特點,為“地效飛行航母”的應用提供了廣闊前景:
在軍事領域,它可以用於執行偵察、巡邏、反潛、佈雷、掃雷、救生等任務,也可擔負沿海、島嶼和艦隊之間的快速機動和補給任務(如作為遠端奔襲飛機的加油站),裝上導彈等武器後則可輸送登陸部隊或擔任進攻任務。
在民用領域,它不僅可用於客、貨運輸,還可用於資源勘探、搜尋救援、旅遊觀光、遠洋漁船和鑽井平臺換員運輸、通訊保障與郵遞等。
仍有技術障礙
但是,“地效飛行航母”至今發展尚有不少技術障礙,給它的設計和研發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首先,它在整個飛行過程中,不僅受地面效應影響,還會受到海情、浪高的許多因素的影響。
其次,它使用的介質既不是純空氣,也不是純水流,而是含有大量水氣的空氣,在貼海飛行時會吸入浪花,在貼地飛行時還會吸入地面碎石和雜物,發動機設計必須給予特別的考慮。
第三,它既要能經受地面的衝擊和振動,又要能耐海水的腐蝕,既要足夠結實,又不能太重,故選材也是一大難題。
不過,可以預見,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以上問題將一一得到解決。
2戰前美國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本章字數:5445 最新更新時間:2009…05…19 21:32:32。0'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歷來所建數量最多的一級航空母艦。美國的戰史學家大都同意這樣一種觀點:在太平洋戰爭中海軍航空兵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其中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則起了顯著作用。給美國海軍航空兵注入了機動性、持久力和攻擊力,使盟國海軍從日本海軍手中奪取了太平洋的制海權,確保了盟軍部隊直逼日本本土,最終擊敗日本。
建造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美國己有5艘航空母艦,但當時戰列艦仍被視為海上力量的中堅,航空母艦隻是一種海上浮動機場,從上面起降偵察機和尚未證明其威力的攻擊機。艦載航空兵的戰略、戰術以及它的作用還依然處於理論性爭論之中。
隨著歐洲戰事的爆發和日本擴張與美國的矛盾日益激化,美國深感有加強航空母艦建造的必要,在羅斯福總統的大力支援下,美國國會1940年6月透過“艦隊擴大法案”;“兩洋海軍法案”,計劃於1940財年建造11艘、1941財年建造2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但到日本人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卻只有5艘開工。珍珠港事件導致了美國海軍戰略思想的徹底變化。殘留在太平洋上的美國海軍力量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組成了抗擊兵力。這時,美國人才感到航空母艦數量的不足。航空母艦“列剋星敦”號、“約克城”號、“黃蜂”號和“大黃蜂”號在1942年相繼戰沉,在一段時間內,美軍在太平洋戰區曾經只剩下了“企業”號一艘可以作戰的航空母艦。在此情況下,美國國會和政府作出了加速建造航母的決定:優先建造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1942年財年再提供10艘、1943年財年提供3艘、1944年提供6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設計與建造
早在1937年約克城級開始服役時,當時正在設計中的新式艦載機的尺寸、重量和效能都要求海軍建造更大型、更有效和具有更好防護的航空母艦。1930年代未,在設計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時其標準排水量被確定為20000噸。然而,美國海軍對該級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包括:1、有較大的飛行甲板,以便額外搭載1個艦載機中隊;2,儲備更多的航空汽油(24萬加侖,約克城級航空汽油儲備量為17。8萬加侖);3、增加裝甲列板厚度:沿吃水線處增至101。6毫米,主要艙壁增至76。2毫米;4、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