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起來。從另一方面講,也沒有什麼限制說空軍只能裝備一種戰鬥機。於是,事情就這樣決定了:空軍未來的主力戰鬥機將由兩種機型構成,一種是多工的重型戰鬥機,它必須有能力控制敵方防線後戰役縱深(250…300千米)範圍地區的制空權…這個指標與美國空軍給F…15的指標一樣;另一種是輕型的戰術戰鬥機,它的作戰範圍主要在敵我交戰的前線或敵後戰術地域(100…150千米)爭奪制空權…這個指標也同F…16一樣。
多用途重型戰鬥機有很大的燃料攜帶量,並且要增加遠端導彈的數量(增加到4 枚)、可資料上傳的導航系統,先進的通訊和自衛系統;同時它還必須能執行截擊。而輕型戰術戰鬥機則必須容易製造和操作,如果沒有什麼特別問題的話,稍加地面訓練的飛行員也能操作它,它的武器只需要2 枚遠端導彈和相應的近距離格鬥武器。在生產花費上,生產l 架重型戰鬥機的資源可以生產2 架輕型戰鬥機,由這兩種戰鬥機組成的戰鬥機群(輕型戰鬥機與重型戰鬥機的組成比率大約為7 : 3 )將得到最大的效費比。在1972年末,蘇霍伊和米高揚設計局都得到了各自的合同,以發展蘇聯空軍未來的下一代戰鬥機…蘇-27和米格-29。
原型機的製造
根據國防部的命令,蘇霍伊設計局又開始了T…10原型機方案的起草工作。首光要從大量的製造中的T…10…1、不同的(不完整的)外形結構中選出一種理想的基體。在1970…1975 年間,蘇霍伊設計局挑選了大量的模型,以試圖找到起落架和進氣道的最佳結構。最後採用了一種三輪車式的起落架結構,這種設計很穩固,起接架的各個系統全部由液壓系統來控制。進氣道和發動機艙的組合也很讓人頭疼,經過大量的試驗和計算,還是採用了將二波系進氣道分開佈置在機身邊條翼下的佈局。另一個大麻煩是蘇…27的重量限制問題,注意的焦點都集中在如何減少飛機的重量上。經過精心安排,實際起飛重量僅增加9千克!這種重量上的“斤斤計較”使飛機的飛行效能沒有發生行什麼明顯的變化。
根據空軍的要求,新型戰鬥機必須具備大航程,並且蘇…27的航程必須比對手大10%。這樣,美國的F…15 在沒有外掛油箱時航程為2300千米,蘇…27至少要達到2500千米,這使蘇…27至少要攜帶5 。5 噸燃料。但根據蘇聯的有關強度標準的要求,任何飛機都必須攜帶達自身燃料重量的80%的備份燃料,這就使飛機重量又增加了3 。5 噸之多。其實蘇霍伊設計局並沒有打算讓蘇…27 多飛1500千米,但有關規定使蘇…27不帶副油箱便可以飛行4000千米。
到了1975年,蘇…27的初期設計工作終於結束了,蘇…27戰鬥機的空氣動力結構、機體設計已經完成,基本設計思路也已經找到,現在是製造原型機的時候了。在長長的挑鼻內是雷達艙。座艙及風擋內可以看到360度全向視野,另外還有一個後裝置艙。前起落架被安裝在座艙下、紅外感測瞄準系統安裝在座艙正前方的機身下沿中軸線上。兩臺發動機被安裝在機身下沿中軸線對稱佈置的發動機艙內,發動機艙之間的空間可以用來掛載空對空導彈。為了能讓發動機在各種速度和高度上都能在最好的狀態下工作,進氣道被裝在機冀邊條冀下,並安有進氣導流板,以控制在各種角度上 的進氣量。飛機總共有8個武器掛架:機身下發動機艙之間有2個、進氣道下各有l個,每邊主翼下各有2個,除了主翼下最外側的掛架只能攜帶100千克級的近距格鬥導彈外,其他掛架都可以掛載250…300 千克級的遠端空空導彈。
儘管製造中的原型機比設計指標中的更大,更重,飛機的基本效能卻沒有大的改變,如正常起飛時翼載為375千克/平方米,起飛推重比1。15也與設計一致。飛機的空重為14 300千克,在掛載武器並裝上正常的燃料(5 300千克)時起飛重量為22 100千克,滿載燃料時的最大起飛重量為25700千克。機長1 9。65 米,翼展14。7 米,機翼面積59。4 平方米,在地面上的飛機高度5。87 米。
一波三折的發動機研製
蘇…27 的動力系統計劃採用2 臺大功率的新一代可加力的渦扇發動機,但這種發動機的技術要求非常高:如果要讓飛機在起飛和空中格鬥中的推重比超過1,發動機在開啟加力時推力達到12500 千克,這比AL…21F…3 高出了12% ;但同時發動機的單位油耗必須低,否則就不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