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3 / 4)

小說:利刃 作者:九十八度

興島上鳴炮升旗勒石為記,捍衛了中國的領海主權;之後,薩鎮冰還向清廷提出應每年派艦南巡;

38、 1910年1月,載洵等取道西伯利亞鐵路回國;8月24日,載洵、薩鎮冰乘船前往美國、日本考察海軍,參觀了船廠及其他海軍機構,向美國訂購巡洋艦1艘,向日本訂購炮艦2艘(載洵所訂的軍艦,除美、奧、意三國因艦款糾紛或歐戰原因而取消外(分別為〃飛鴻〃、〃龍湍〃、〃鯨波〃三艦),其餘9艘在民國初年來華;德造驅逐艦命名“同安”、“建康”、“豫章”號,炮艦為“江鯤”、“江犀”號,英造巡洋艦命名為“肇和”、“應瑞”號,日造炮艦命名“永豐”、“永祥 ”號);

39、海軍制定了7年(1909年…1915年)籌辦規劃,其主要內容為:在7年內,中國海軍應添置頭等戰艦8艘,各型巡洋艦20餘艘,其它軍艦10艘,水魚雷艇3隊,編設艦隊,興辦艦船槍炮學堂及海軍大學,發展船廠,建設軍港,規定海軍徵兵區,建立經費預決算制度等;

40、1911年,辛亥革命,海軍各處部隊順應革命形勢,易幟倒戈,紛紛起義;

41、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成立民國海軍部,為臨時政府九部(南京臨時政府共設陸軍、海軍、司法、財政、外交、內務、教育、實業、交通9部)之一;

42、 1912年4月,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袁世凱繼位,民國臨時政府遷往北京,民國海軍部也從南京遷到北京石駙馬大街辦公;海軍部設立總長,次長,左右司令,左右司令分別統帥第一、第二艦隊;第一艦隊轄巡洋艦“海圻”、“海容”、“海琛”、“海籌”號,驅逐艦“飛鷹”、“建康”、“豫章”、“同安”號,炮艦“永豐”、“永翔”號,長官座艦“舞鳳”、“聯鯨”號,運輸艦“福安”號; 第二艦隊轄驅逐艦“建威”、“建安”號,炮艦“楚同”、“楚觀”、“楚謙 ”、“楚有”、“楚豫”、“楚泰”、“江元”、“江亨”、“江利”、“江貞”、“江鯤”、“江犀”、“拱宸”、“建中”、“永安”號,魚雷艇“湖鷹”、“ 湖鵬”、“湖隼”、“湖鶚”、“辰”、“宿”、“列”、“張”號;

43、1913年2月22日,民國政府下令把長江及各地水師改編為水上警察,結束了清末水師和海軍混雜的狀況;

44、1913年,參與進剿“二次革命”;

45、1916年袁世凱病逝,北洋段祺瑞政府拒絕恢復國會和舊約法,引起各路護國軍隊不滿,海軍司令李鼎新聯合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懌、練習艦隊司令曾兆麟暨各艦長通電全國,支援護國運動,北洋政府懾於海軍的壓力,被迫宣佈恢復民國元年制定的約法;

46、 1917年,護法運動爆發,當時的海軍總長程璧光與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澤率艦南下廣州支援護法運動,〃海圻〃號巡洋艦;〃飛鷹〃;〃同安〃兩驅逐艦;〃永豐〃;〃舞鳳〃兩炮艦,〃豫章〃號驅逐艦與〃福安〃號運輸艦,〃海琛〃號巡洋艦;〃永翔〃;〃楚豫〃兩炮艦,共10艘,組成護法艦隊,支援護法運動;

47、1918年,歐戰結束,中國由於是戰勝國接受德奧戰利艦大小船隻30艘,其中有後來命名為〃利捷〃與〃利綏〃的兩艘內河炮艇,其餘多商用或做為運輸艦;

48、1918年4月,北洋軍閥政府接受協約國的邀請,派出“海容”艦進駐海參崴,與美、英、日、法、意等國軍隊共同組成對付俄國革命的干涉軍,但並未參與作戰,一年後撤回;

49、1918年5月19日,在日本帝國主義壓力下,北洋軍閥政府同日本政府代表在北京秘密簽訂了《海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日本意圖控制中國海軍對俄作戰,條約1919年結束;

50、1918年2月,北洋軍閥曹錕、張懷芝等率軍向湖南發起進攻,湘桂聯軍沒有海軍,被擊敗;

51、1921年8月,新任兩湖巡閱使的直係軍閥頭目吳佩孚,在海軍支援下再度舉兵進攻湖南,逼迫趙恆惕簽訂城下之盟,並在宜昌擊敗援鄂川軍;

52、1922年1月6日,因北京政府欠餉近一年遲遲未發,海軍在江蘇揚州十二圩截留兩淮鹽稅,向北京政府施壓,經過多方周旋,北京政府作出讓步,決定由財政部拿出20萬元,江蘇督軍齊燮元籌集30萬元來解決海軍餉款;

53、1922年4月27日,鑑於原護法艦隊內部派系鬥爭日趨激烈,閩籍官兵排斥其它官兵常引起衝突,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