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姑娘放心,自家省得!”
見玉尹答應,趙多福便開心了。
兩人走進豐樂樓,循著樓梯上了三層。
此時,豐樂樓裡已是燈火通明,三層樓上更熱鬧非凡。
趙多福一登上樓,立刻就有人迎上前來,“嬛嬛,怎地現在才來?都快要開始了。”
那人身高約180公分上下。相貌清癯。
濃眉,細目,高鼻樑,儀表不凡。看年紀,大概在三十出頭的樣子,一襲錦袍,舉手投足間。莫不流露出一股子威儀。
“十九哥,早說了莫等嬛嬛,只管開始便是。”
趙多福見到那人,臉上笑容燦爛,便走上前拉著那人的袖袍。笑嘻嘻的回道。
十九哥?
肯定不是徽宗皇帝的兒子!
這開封城裡,宗室子弟無數。能被趙多福稱作十九哥的人,卻也不算太多。玉尹在心裡猜測著‘十九哥’的身份,卻不想趙多福已拉著那人來到玉尹的面前。
“小乙,這便是十九哥。”
“哦,我們見過!”
那十九哥笑容可掬,“當日小乙一曲流水應和馮超高山,我曾有幸在一旁欣賞。早就想與小乙結識,奈何瑣事繁多,一直不得如願。卻不想,今日卻得償所願。”
十九哥的笑容,如沐春風。
可不知為何,玉尹心裡卻有一番古怪感受。
不真實!
那笑容很是燦爛,十九哥流露的氣質,也令人想要親近。
只是玉尹覺著,他有些不真實原因?他說不出來,反正總覺著此人有些危險。
但不管怎麼說,十九哥是今日詩社的發起人,更是宗室子弟。
玉尹忙也露出笑容,拱手作揖唱了個肥喏,“小底見過”
趙多福並未介紹這十九哥的來歷,卻讓玉尹有些為難,不知道該如何稱呼。
“呵呵,小乙切莫客氣。
叔向生平有三大喜好,一曰相撲;二曰蹴鞠;三就是歌舞音律。我自幼學琴,也曾自認琴技非凡。然聽聞小乙所作《鷗鷺忘機》之後,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今日小乙能來,的確是叔向之幸對了,小乙何時回的東京?去歲末我還京拜祭太廟時,曾有意與小乙盤桓。誰想小乙竟然去了杭州,倒是要叔向頗為遺憾。”
此人,名趙叔向。
玉尹終究不是那學史出身,自然不清楚趙叔向何許人也。
北宋以來,宗室不知凡幾。太祖趙匡胤兄弟五人,留下子嗣更難以數計。所以便是知道了趙叔向的名字,他也不清楚這位十九哥,究竟是個什麼來歷。但大致上卻知曉,趙叔向並未留居京師。如此說來,也更不可能是徽宗一襲的宗室子弟。
與趙叔向寒暄幾句之後,趙多福便拉著玉尹自去尋找位子。
方坐下來,又聽有人喚道:“老師怎會在此?”
扭頭看,卻見趙諶興沖沖走來,拉著玉尹的手便道:“正說過兩日去拜見老師,卻不想在這裡見到,卻少了許多麻煩。”
“小哥怎地也來了?”
不等玉尹開口,趙多福便問道。
小哥,是趙諶的乳名,但知曉者並不算多。
趙諶忙與趙多福行禮,“姑姑能來。我便來不得嗎?”
“哼,還要頂嘴,回頭便與嫂嫂說去。”
趙諶嘻嘻笑道:“姑姑便說無妨,反正我阿孃也知道我是隨十八姊過來湊熱鬧,阿孃說我也長大了,正好可以趁此機會,多接觸一下這東京城裡俊傑才是。”
玉尹在一旁,只微笑不語。
這姑侄二人的對話。他自然不可能參與進去。索性便閉上嘴巴。
趁著趙多福和趙諶鬥嘴時,他環視三樓大廳見許多身著儒衫的青年,正三五成群聚在一處。交頭接耳,也不知在說些什麼。這時候,從人群中又走出來一人。正是朱璇。她小跑著到了趙多福跟前,拉著趙多福的手,便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皇”
“老師休要這般喚我,只叫我小哥便是。”
趙諶似乎並不想讓人知道他的來歷,忙攔住玉尹的話頭。
玉尹道:“小哥,那位十九哥,究竟是何來歷?”
“十九叔啊乃涪陵縣公一脈,名叫趙叔向,世居房州。常駐西京怎地老師認得十九叔嗎?”
涪陵縣公?
玉尹恍然大悟!
這趙叔向,原來是趙廷美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