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商行做事,是鐵路電車工會機關刊物《堅韌報》的主編。俄國十月革命後,由於馬林鼓動東印度實行革命,被荷蘭總督驅除出境。到了俄國後很快成為了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
馬林能講英語、德語、法語和荷蘭語,也稍懂俄語。本來現在來中國,共產國際認為還有些早,但是由於中國出現的變數。很可能是中國**組織流產或者變質,所以列寧就提前讓馬林前往中國。
在中國,諸多**小組中。只有新民大學的**小組最大,人數最多,且掌握著地方政權,相對安全。所以馬林選擇了新民大學為落腳點。但是當電報傳到第四軍軍部時。顧明認為新民大學牽涉國家機密太多,由於鄂中地方自治政府懸在古城荊州,荊州靠近長江,馬林乘坐的輪船可以直接到達這裡。所以是比較合適的會談地點。
馬林這次來沒有通知其它黨小組,顯然只是要來摸一下底。由於考慮到新民報民族主義色彩濃厚,列寧怕難以溝通。所以把張太雷派來擔任馬林的翻譯,同時任命張太雷為共產國際東方局中國科書記。
古城荊州,正在做城市改建,不過首先要治理的就是荊州城上的一盆水“長湖”。
有了治理大柴湖的經驗。長湖基本上採取的是保護的政策。以充分發揮長湖天然的對於漢江與長江的洩洪與防洪作用。
不過沿著荊州的長湖堤防修建和加固。古城內也在這個基礎上重新規劃。京山與鍾祥城市改造的經驗教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建築所的基礎上成立了城市規劃設計院。城市建設是儘量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新修建的居民樓沿襲著原有的城市風格。之所以要建設樓宇,而不是原來的四合院,是因為要給城市道路和基礎建設騰地方。不過有些樓盤是按照四合院的結構設計的,設計院的小夥子在玩好了結構和力學後,總算開始嘗試模仿現有建築特色進行外觀設計。並不再是醜陋的四方盒子。
但是也只是模仿而已,到創新還早著呢。
荊州是座大城,所以現在改建的地方還有限,只在交通幹道兩側。不過因為設計院極其重視城市綠地和古樹。古建築的保護。所以這些“高層建築”分佈十分稀疏,不過還有繼續長高的趨勢。
為了繼續長高。已經有了建築機械製造經驗的仙女機械廠在荊州開始建設一家電梯廠,要把礦山使用的提升技術運用到高層樓宇中來。
高層建築帶來的還有供電,照明,供水,供暖等等問題。綠源山的玻璃廠產能不夠,沙洋已經新建了一家大型的玻璃廠。綠源山去生產特種玻璃去了。蔡和森還準備在荊門建燈泡廠和電纜廠、開關廠。他和京山的張揚搶專案搶的厲害。曾思敏不得不在工商局下面成立統計計劃處來進行產業規劃,因為這些產業都需要財政拿錢出來,她得考慮資金回收問題。
馬林和張太雷的輪船到的時候,張春正在工商局的會議室裡聽統計計劃處的人彙報。也許是習慣使然,會議室根本不像會議室,而像一個學術報告廳。實際上,統計計劃處的人寫的報告也像是論文,而不像是報告。
唯一不同的是,因為涉及機密,參加的人員有了限制和規定,不是邀請的人進不了會議室。
所以連伍豪也只能在外面等著。
鄂中地方自治政府的牌子已經掛在了原荊州府衙門的門樓傍邊。不過原來的圍牆居然全部拆掉了,衙門四周原來有一些商號,或者官員府邸。不過除了正廳和有特色的廂房還在,其它的都拆了。變成了四通八達的綠地。
衙門對面的考試院變成了荊州城市建設規劃設計學院,傍邊一個道臺的府邸變成了荊州第一中學。現在是下課時間,整塊綠地上都是學生,或者奔跑玩耍,或者坐在樹下安靜地讀書。
一條正在建設的道路非常奇特。兩條雙向的軌道在全封閉的圍牆裡面。學校和衙門兩側正在正在修建的車站非常長,採用了大量的玻璃和鋼筋混凝土結構。不過屋頂是傳統的飛簷和斗拱。而且不是連續的,有很多複雜的小結構在裡面。漂亮得有些奢侈。
車站的玻璃圍廊也是幾重結構,中國人難道不嫌麻煩嗎?
馬林不知道的是,這是在仙女機械廠吃了虧的結果。這種複雜的結構在保持了通風的同時還能有效消除列車行駛的噪音對外界的影響。
人行道很寬闊,人行道外面還有一條綠色的草地始終保持著與人行道平行。不知道這時幹什麼用的。道路每一個部分都有隔離帶。隔離帶上有些古樹非常高大,顯然是修路時保留下來的。人行道甚至為這些古樹繞了一個彎,但是大多數都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