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小說:農業中華 作者:月寒

的速度無疑要比袁芳要快,畢竟張春是專職學習,而袁芳最主要的角色不是學生,而是一個老師。

到後來,張春和麗質講話時,會用中文、英語、德語交替進行。這讓朱利安目瞪口呆。

整整一年的時間,朱利安幾乎把所有的時間泡在了張家嶺,成了張家嶺蒙學堂的義務老師,不要錢倒貼的那種。這讓感到自己如果不繼續學習就沒有辦法當老師的袁芳緩了一口氣。

“什麼是天才,就是無時無刻不在學習的人,就是天才。我遇見了一個叫做張春的孩子,九歲,還有一個女孩,四歲。這兩個人無時無刻都在學習,不僅是簡單地學習,還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他們的學習速度令人歎為觀止。”朱利安在給國內的主教和家人寫信的時候這樣寫。

朱利安老頭的漢語慢慢“好了”起來,他給張春和孩子們講解自然和地理。自然中主要包括了化學和物理,因為老頭髮現關於動植物,張春書房裡的中國書籍以及張春本人要比他懂得多多了。但是化學和物理不同,張春只有一些很基礎的書籍。

而地理方面,就完全是朱利安在“吹牛”,因為朱利安除了沒有去南美洲以外,亞歐大陸、北美、大洋洲和非洲,他都去過,他的傳教過程就是一個旅遊的過程。所以他講起來是駕輕就熟。

朱利安除了擔任教師以外,還進一步改建了張春建起來的診所。讓張家嶺衛生所變成了衛生院。並透過教會的關係,弄了一批西藥以及手術器具過來,建了一個標準的手術室。其實手術室不是關鍵,用來給手術室提供電源的發電機才是關鍵。這臺價值不菲的發電機張春給了老頭五十兩銀子。老頭就傻乎乎地幫張春教了五個機械和電學專業的孩子,再附加十個醫學和化學專業的孩子。這怎麼說也是穩賺不賠的事情。

現在的朱利安老頭就是在辛寶久看來,也是一個不務正業的牧師。除了每週要做禮拜以外,朱利安都混在張家嶺蒙學堂。問題是沒有聽說張家嶺蒙學堂有信教的人啊。反而朱利安老頭經常抱怨說張春是個不信主的妖孽。

說張春是妖孽的人已經有好幾個了。

張家嶺的“衛生院”,成了遠近聞名的醫院,因為不僅是朱利安牧師經常在衛生院坐診,有些和朱利安對著幹的老中醫寧伯也不時到衛生院坐診。與朱利安不時的抱怨不同,寧伯對張春和袁芳等一干小傢伙讚不絕口。中醫除了中醫理論以外,最主要的就是中醫藥,而張春對於各種植物的屬性,簡直就是隨時隨地都在強調。這讓學醫的幾個女孩子對於中藥的辨識,讓寧伯也不得不佩服。中醫,弄懂了中藥,基本上就懂了一半了。

朱利安混在張家嶺,其實也與朝廷對德國人以及傳教不待見有關。張之洞在前幾年對德國人還是很痴迷的,只是最近轉向日本人。朱利安在中國不得志,似乎和漢口的天主教會也不是那麼和諧,所以算是過一天算一天。

袁芳已經能夠熟練地和朱利安牧師交流,但是翻譯德文比口語要好一點。藉助德語詞典,袁芳開始翻譯德國醫學書籍。這譯書原本就是袁芳的專業。

張春對西醫的外科十分推崇,但是對內科卻嗤之以鼻。而盡心盡力向寧伯討教中醫理論和辯證施治,這也帶動了袁芳和學生們。這種思想激怒了朱利安老頭。

老頭非要找張春理論。不過張春總是躲著他。朱利安老頭在中國近幾年非常不順,好不容易有一群人認可自己的醫術,不料只想向他學習解剖學,對於病理學、藥理學、生理學總是提出一個莫名其妙的反對意見。所以朱利安老頭總想找機會和張春談談。

張春沒時間理朱利安。他制定了一個長跑鍛鍊的路線,實際上是巡邏的路線。就是沿著南河、北廣、牛頭山繞上一圈。彎彎曲曲大概二十公里左右。在這個範圍內是自己的領地。第一次帶張天跑了一圈後。張春累得不行,因為麗質跑了兩公里就賴在他背上了。

因為速度不快,張天他們連喘氣都不是那麼急迫。於是張春就命令這幾個傢伙扛著步槍揹著鐵鍬每天跑一圈,然後把這條線路修出兩米寬的路出來。其實這沒什麼道理,就是為了折騰這幾個小子。這幾個人現在是全脫產訓練,不折騰他們,對不起每天三餐飯。

張春每天也會跑上一圈。二十公里,其實挺累的。特別是在麗質的拖累下。麗質其實從小就比張春身體好,每天的鍛鍊也沒斷過,跑不完全程,七八公里沒問題。但是這丫頭就是喜歡賴著張春,張春也沒有辦法。張春跑的時候,春丫從來不跟著跑。她都是晚上出去跑,速度比張迪他們快多了,真正的武林高手。所以對張春慢吞吞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