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2 / 4)

小說:農業中華 作者:月寒

我受不了啊。”

張春皺著眉頭道:“我可不想弄得滿城風雨,漢口地方大,小折騰一下,不會有什麼動靜。我要是把鎮上的災民都接管了,指不定還有誰說我呢。”

辛寶久笑道:“說就說唄,還有老哥哥我啊,這賑濟災民,修建石塘都是大事,我會向朝廷申請嘉獎。有好處我不會忘了張老弟你的。”

其實辛寶久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他要政績,要升官。

張春看了一眼身邊的顧明,顧明笑道:“辛大人一心為民,公子應該支援。”

辛寶久見張春身邊的師爺都說話了,知道這事成了。果然,張春點頭道:“賑濟災民也是我們應該做的,不過修建石塘,獲利的是我,我也不麻煩朝廷了。”

辛寶久眼睛一亮,這修建石塘按道理朝廷是要撥一些銀子的,張春這不是說不要這比銀子。

“那怎麼行,該撥銀子還是要撥銀子的,朝廷還指望著稅賦呢,京城失陷,賠了不少銀子,整頓新軍也要派銀子。”辛寶久打著哈哈。

張春笑道:“那就多謝辛大人。”

第三十五章 籌備

關於朝廷獎賞銀子的事情,大家都心照不宣。

三個人一路溜達到了張家堡,辛寶久已經無心看建設程度,因為一路上都是新奇,無論那一條都足夠對付縣令的到來。確定了縣令大體來的時間。辛寶久就喜滋滋地帶著人回鎮上去了。

辛寶久相對於其他官員來說已經非常不錯了,他的小心思只能用“歷史侷限性”來解釋。

站在框架已經起來,大部分腳手架都拆除掉了的新教學樓前面,張春笑著看顧明:“這些是不是你早就謀劃好了的?”

顧明打著哈哈:“這天時地利人和的事情,要是不抓住,我這個師爺就白當了。”

張春一笑:“看辛大人的想法,似乎這事情要等到縣令大人來了之後辦?”

顧明點頭道:“這是肯定的,辛寶久曾經是李文貴的師爺,所以李文貴一直把辛寶久當奴才用。辛寶久開始的時候沒什麼,但是這也當了好幾年的主薄,不想升官那是假的。據說他和張大人手下的一個幕僚掛上了關係,只差銀子和政績。”

張春呵呵一笑:“恐怕這關係還是你幫他搭上的吧。”

顧明假裝謙虛地說:“我只是介紹了一下,別人看得上他,還是他的本事。辛寶久還算是清官,小便宜會佔一點,但是在雲龍這麼久,風評不錯。”

張春一笑,不再理這個明顯得意得不得了的傢伙。

科舉廢除後,各地辦新學的風潮很勁,而且這是縣太爺的事情,辛寶久只能喝點湯而已。但是賑濟災民和修建石塘,開荒種地,這是為朝廷增加稅收的事情,只要操作得好,這一筆記在辛寶久身上,還是有把握的。看顧明的架勢,說不定還能加上平亂剿匪的功勞,採石場必然會把附近一帶的山民吸納一空,這可是正式進入了土匪們掌控的地盤,朝廷已經幾十年沒有控制過這些地方了。

辛寶久在回去的路上看著石女山方向滿懷憧憬。

這個張春已經十五歲了,年紀小點,但是看起來斯斯文文,待人和氣,在鄉人之中似乎威望頗高,一舉一動中有著一種大氣。這樣人只要成長起來,怎麼說也不會太差,不然江南顧家的公子怎麼會死心塌地地跟著他?連官身都不要了。這絕對不僅是袁家四小姐的關係。也許可以藉機會給張春弄一個官身,最好在辛寶久下面。看著架勢,張春早晚能把通向縣城的陸路打通,辛寶久官升一級的事情就算妥了,至於朝廷獎賞銀子能有幾個?聊勝於無而已。辛寶久的野心就被勾起來了。

這大概是張春第一次有了小蝴蝶翅膀的苗頭。

修建石塘的事情定下來,但是並不能馬上進行。先不說人工的事,修建石塘需要大量的石頭,這不是靠人工就能搞定的事情。需要大量火藥。而購買大規模的火藥,這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只能自己製造。黑#火#藥的配製其實已經相當普及,只是威力小一點,獵戶門基本都能夠自己炒制。

顧明在窯廠傍邊擴建了一個鞭炮廠。說是製造鞭炮,但是實際上是一個火藥生產廠。張春就看了一眼,就給了兩個字的評語“落後”。劉光利懂得怎樣製造硝#化甘#油無煙火藥,只是需要採購原材料。不過張春說等化工所在提煉精製棉油和肥皂後的皂腳中,就能夠製造出硝#化甘#油。

現在的油脂廠,不止是棉籽可以榨油,還有花生、大豆、菜籽以及茶油。特別是竹皮山有很多野生,或者以前人種植的油茶樹,每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