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還不低,這成為了繼棉籽後最大的食用油原料。為此竹皮山成立了兩個林業站,一個就是專門負責管理竹皮山,一個負責管理丘陵地區混亂的果樹。當然兩個的人數都不多,都帶有研究性質。
牛頭山有了三千多畝板栗樹,最早嫁接的已經開始掛果。牛頭山林業站有了不錯的收入。不過隨著環境研究的深入。各環境研究小組都不建議採用單一樹種來改變生態環境,大規模的板栗園改建已經停了下來。林業環境研究小組轉入研究櫟樹的種子產量,收穫方法,以及利用方式。其實橡子不好吃,但是釀酒卻非常不錯,特別是提煉酒精。板栗樹除了食用,提煉澱粉。其實最大的用處也是提煉酒精。兩者並無區別。
這項工作,林業所1904年末就進行了實驗,1905將研究需要把酒精生產需要擴大到多大的規模。因為綠源山和牛頭山都是一個生態系統,櫟樹非常多。森林的進化非常緩慢,所以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能夠保證幾十年比較穩定的產量。
酒精與油脂製造都是化工的基礎,王自立和周欣的化工研究所主要的精力就在這上面。
當然再就是沼氣,也就是甲烷的的生產和利用。王自立在實驗室培養和觀察沼氣池內的細菌和微生物,並進行分類和統計。而實際上,釀造酒精的酵母也是微生物,所以微生物環境研究也在突飛猛進。
這方面的研究讓沼氣池的微生物群落得到純化,沼氣池和酒精酵母的發酵速度得到很大的提升。
新型的沼氣發生池也在設計和改造。而不管是酒精,還是油脂,甚至甲烷,最後都會促進化工所炸藥和彈藥的研究和改進工作。王自立非常理解顧明對於軍工的急切心理,近期的多次在學術廳演講的論文都是涉及到這方面。
而不管是動植物,還是微生物研究,都涉及到了分類學。張春提出了系統理論,將研究人員和經費都集中在這幾方面和相關外延研究上面,避免太雜亂而產生無謂的消耗。這無疑加快了研究速度。
所以顧明修建石塘的計劃,直接導致了張家嶺所有的研究都在飛速發展。
連帶著製造業也在成型,因為所有的研究都需要精密的裝備製造,而精密裝備製造,都涉及到了材料製造。劉光利和精工所的研究人員已經不滿意從漢口購進的鋼材,而且他們還需要玻璃。
綠源山的窯廠在短短的幾個月之間就變了模樣。除了燒製瓷器以外,他們在化工所的支援下,燒製坩堝用來鍊鋼,並開始實驗燒製玻璃。
而所有的研究,張春只是提出理論和規劃,指出正確的方向,避免研究人員浪費過多的精力和經費。顧明則負責想辦法將實驗成果轉化成生產能力,並在試生產中獲取進一步的實驗資料後,提供給研究人員繼續研究,制定改進方案。
整套科研系統正在緩慢地形成。
第三十六章 系統論
除了火#藥製造。修建石塘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進行南河和沙洲的地形測繪。
因為農業所的測繪調查已經有幾年了,從不熟練,到形成完整的測繪流程,張秀的調查組和護衛隊的隊員都已經做了不少工作。
顧明對於測繪非常重視,因為測繪和土工作業,對於軍事來說至關重要。護衛隊員曾在綠源山進行過防炮工事的演習,雖然沒有炮,但是顧明和張春要求都極為嚴格。護衛隊員快速測量和土工作業還是非常不錯的。與護衛隊員強調速度相比,調查組則越來越講究精度,因為她們需要把測回來的資料變成一張張圖紙,再把這一張張圖紙進行拼接,把調查的物種在圖紙上標示,劃定範圍。這比地形地物的測繪還要繁瑣,女孩子們的細膩讓她們對於資料精度不夠造成的拼接困難幾乎是零容忍。這也讓測繪隊員吃盡了苦頭。
好在經過幾年的努力,調查組基本上完成了轄區的地圖繪製工作,只剩下一些邊角還是空白。
七月八月正是雨季,沙洲大半都淹沒在水下。九月一過,南河水位就開始下降。
南河是一條很短的河流,石女山多石少土,植被稀疏,存不住水分。雨季水量大,雨季已過,南河就變得溫順多了。張秀的調查組就在護衛隊的保護下,進入了石女峰和沙洲地區。
這是調查組最後一次測繪與調查聯合作業。
調查組以前是人員最多的一批人,但是現在大部分人到各分項研究小組去了。張秀本來也要回到醫學堂,但是因為沙洲的圍湖造田工作而留在了調查組。
隨著測繪的範圍越來越遠離張家嶺,野外作業的危險性變得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