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3 / 4)

小說:農業中華 作者:月寒

到袁芳的名聲,都是早出晚歸,不再像以前一樣偶爾在張家嶺過夜,表面上還疏遠了一些。

按照朝廷的規矩,殺匪護鄉是地方保甲的功績,應該上報朝廷予以嘉獎。

但是張鳳蘭找辛寶久打了招呼,說這是孩子不懂事,不知道畏懼,請辛寶久“包涵”一點。辛寶久也就按下了,再說光餓死的災民就有數千人,死一些災民不算什麼,張家嶺救的人也是最多,兩相抵消也說得過去。

雲龍鎮,錢糧櫃衙門。

錢糧櫃衙門是吳家和李家出錢重建,因為在大家族重點守衛的地方,雖然這次雲龍鎮再次被燒了一半。但是吳家和楊家的北街,算上一些大商行,都沒有損失。

另外一個土匪沒動的地方是南街百家巷,因為百家巷住的都是官宦人家,家裡都有家丁護院,歷次匪患已經形成了聯防聯保的習慣,土匪們也知道厲害,沒動那裡。

副衙後院的大廳裡,顧明眯著眼睛聽著辛寶久和各家族的族長相互恭維。

辛寶久身形略有些乾瘦,光面無須,紹興口音。他是師爺出身,按說京山縣令李文貴是他的東家,但是辛寶久卻靠上了顧明,或者說顧明背後的門路。辛寶久請顧明來,是因為百家巷的人看不起這些“土財主”,也不需要這些家族保護,這些人大多也不用交稅。所以一直以來與本土勢力視如陌路,老死不相往來。

辛寶久也沒有太多辦法。

朝廷維新雖然失敗,但是洋務派還是佔據了主導地位。朝廷向洋人開戰,這個時候張之洞聯合南部五省推李鴻章為主,進行東南自保,實際上是放棄了北上抗擊洋人,北洋新軍也作壁上觀。皇上與老佛爺出逃,京城失手。李鴻章北上與洋人和談。

辛寶久就迷茫了,不知道要往何方。

可是這些事,大家關心嗎?

沒人關心,各大家族眼睛只看著眼皮子下面的利益,虛偽的恭維聲中滿是爾虞我詐。有報紙說洋人與八旗軍開戰,海灘上數萬人觀戰叫好,彷彿殺的不是國人。現在辛寶久算是明白了,只要洋人不觸犯這些家族的利益,換什麼人當政也沒關係。

辛寶久臉都笑僵了。

而顧明一直閉著眼睛,就算是臉上看不出表情,辛寶久也知道顧明的耐心已經到了極點了。

“各位家長都在這次匪患中保護了鄉里平安,居功甚偉,在下一定報請朝廷嘉獎。只是這一次南下的災民可能是團匪,諸位怎麼看?”辛寶久一句話讓場面冷了下來。

有一個家長甚至低聲問:“團匪還是毛匪?”

大李家灣是這裡最大的家族,家裡也有幾位在外為官,所以還算知道為什麼義和團變成了團匪。

“辛大人,我想我們這次遇到的不是拳匪,中間沒有遇見打神拳的匪人。先前不是說朝廷要成立地方團練嗎?怎麼出了團匪?”老頭思維還算清晰,但是他知道的太少了。

辛寶久也很難解釋為什麼,只好顧左右而言它:“朝廷與洋人開戰,敗了,洋人進了京城,老佛爺和皇上西巡去了。李中堂大人主持和談,賠款是免不了的。朝廷恐怕要增稅。”

辛寶久如果不提及利害關係,恐怕場面依舊是無動於衷。

不過沒想到,眾人依舊一臉無所謂的樣子,反而各自端起了茶碗喝茶。辛寶久氣樂了,看來他們知道朝廷要增稅就必須求著他們。所以端起了架子。

依舊是李家的家長笑道:“辛大人,這兩年,朝廷又是開班新學,又是搞新軍造槍造炮,沒少收銀子,都是各家出的。莊稼地裡就那麼一點糧食,值不了多少銀子。只是朝廷支援商戶建廠經商,商戶們門路多,總比我們在地裡刨食強。這連遭匪患,我們那裡還出得起銀子?”

一眾人等都爭相附和。

顧明實在聽不下去了,睜開眼睛一甩袖子拱手道:“辛大人,在下還需要給學生上課,先行一步。”

辛寶久連忙站起來:“顧先生,各保甲都到了,張家的大伢人還小,沒來,還請顧先生代為傳話。”

顧明冷冷地說:“辛大人,話我代為傳到,不過我是雲龍新學的校長,和張家沒什麼關係。不過張大伢只有十歲,還知道國家有難,匹夫有責。”

顧明頭也不回地走了。

顧明雖然沒給辛寶久面子,但是辛寶久還是覺得心裡痛快。

辛寶久沒說什麼。但是下面卻一片譴責聲。

“這留洋的學生可把張家糟踐壞了,欺負大伢年紀小不懂事,把家都敗光了,全養了泥腿子。到時候還想造反不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