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3 / 4)

小說:農業中華 作者:月寒

復植被之前,連灌溉也只能加速土壤的剝蝕。這成為了一個死迴圈。

不過學生們還是採取了一些辦法,就是將人口進行有計劃的遷移到陝南康巴地區。那裡修建公路需要人手,同時對於森林的維護和開發,也需要人。同時也在環境適宜的地方開墾了一些土地。那裡的農耕技術和條件和湖北相差不大,所以只會促進環境進化,而不會導致環境退化。

溝谷地區和路網林區也是需要人來維護,只是再沒有收益之前,完全要靠湖北輸入糧食來維持生計。

兩年三年可以,但是時間長了,就是一個極大的消耗。

第九十一章 入川

張春到的時候,交通網林區已經開始重視松屬和水杉、冷杉的種植。這些樹種防止土壤剝蝕效果要好,但是生長緩慢。林業所正在挑選一些灌木和牧草的種植試驗。原來的速生樹種存活下來的還保留著。

一些工人在用水泥修建排水渠,水渠是經過夯實了的,水泥砂漿很薄,一些士兵也混在老百姓中幹活。他們帶著裝備幹活也比普通老百姓要快。

“為什麼水渠的砂漿會這麼薄?”張春也有些奇怪了。

“環境所的人認為這些溝渠最後應該會自然恢復到有水草和苔蘚類植物的狀態,他們在研究一些苔蘚類植物的生長習性。只有這樣才能最終阻止土壤流失。”張春帶的工作組都分下去了,現在只有兩口子。所以每到一地,當地的部隊都會派兩個戰士跟著。回答的是負責這一段的技術員。

“泵房抽上來的水怎麼處理?這裡溼地形成比較難,應該來不及。”

“他們還是在準備一些小型的溼地。不過現在不行,就是修建了三級沉澱池,準備專門派人清理。有一些村莊已經用上了清水。”

“沼氣池微生物種群的選育怎麼樣?”

“具體情況我不太清楚,不過經過選育後的沼氣池產氣量在恢復。現在微生物所的人吸取了教訓,已經趕到北方去進行先期研究了。不然到時候又是措手不及。我們所的人也去了,他們認為北方草原上的物種可能更加適合這裡。”

“張先生好。”戰士們紛紛打招呼,引得老百姓也抬頭好奇地看著張春。

“大家好,在這裡還習慣吧。”張春笑著問。

“不習慣。”戰士們鬨笑道:“不習慣這不是在讓這裡變好嗎?變好就習慣了。”

“有志氣。”張春哈哈笑。

麗質也笑著對一旁擠在一起的女人們說:“你們可得抓緊了,這些小夥子們可都是好小夥子。”

工作組的兩個女孩子噗嗤一聲笑了。而那些女人們就羞澀多了。

由於沼氣池產氣受到影響,供電並不充足。所以需要設計一個火力發電站,以減少對於沼氣發電的依賴。李四光已經傳來訊息,他們在東勝找到了煤田。不過按照張春的要求,並沒有向外透露,開採規模也只是為火電站和北方取暖配套。

這樣老百姓也就不再砍伐樹木來取暖。

至於石油。從潛江油田的一隻勘探隊已經選好了井位,開始下鑽。兩口老井被接管,但是由於地質資料以及岩心都被帶走了,所以只夠研究使用。

人行道雖然鋪設了混凝土,但是電車的位置現在是軍隊的運輸車輛再跑。鐵路線路複雜一些,一些橋樑還在修建,所以沒有通車。

這些道路兩旁的林帶。樹木的長勢都不好。畢竟只是剛剛種上。倒是種上的草已經長起來了。

這些草是二十多種草籽混在一起播種的,不過真正能適應的恐怕不多。這會有一個優勝略汰的過程。

由於專門設計了騎兵和牛馬的通道,這實際上就是人工的草地。這個草地是允許放牧的,只不過有飼養數量的限制。

所有的這些已經在黃土源上形成了一條寬大的綠化帶。

一些小路兩旁的林帶也被預留了出來。

農田裡是紅薯和玉米套種,分了田壟。不過農家肥才開始運用,而且北方的農家肥製作週期要略長於南方,農民們還沒有掌握好節奏。有些發酵不怎麼好的農家肥也進了農田。至於沼氣泥,也還不會對農家肥的製作起到多大的作用。反而是為了保證沼氣池的產氣,一些發酵不好的農家肥又進了沼氣池。

所以時間很重要。

黃土源上的農作物,還非常單一。主要是小麥,玉米。去年增加了紅薯,土豆。今年又多了高粱、黍子和大豆。主要是改變了以前滿幅漫灌的種植方式,採取的深耕,行壟,各種農作物間隔種植或者套種的方式。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