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3 / 4)

小說:農業中華 作者:月寒

東,被稱為渤海油田的幾口油井出油了。早就開始建設的東營市石化廠正式投入生產,給漁船和艦隊空軍供油。這給鐵路運輸系統緩解了極大的壓力。而山西,經過調整,閻錫山辛苦攢下來的太原兵工廠改造完畢。山西省的煤鐵等礦山進行了整合。山西省的交通系統比山西建成更加早,因為閻錫山留下的底子很好。山東的石友三和韓復渠就差了很多。

交通系統的通行是受到國家控制的。對於個人的運輸有很大的限制。一些私營業主想要偷偷開礦,生產出來也運不出去。何況環境所的人天天盯著。不過由於煙臺造船廠和大連造船廠對鋼材和各類金屬的消耗。太原兵工廠還是以槍械生產為主為主。用以補給第二軍團和預備役部隊的作戰訓練消耗。

朝鮮礦山資源豐富,只是因為道路建設制約,地質所對調查結果秘而不宣。同時用機械化進行大規模的修路。山東的築路大軍幾乎全部趕到了朝鮮。

關於朝鮮的治理,以前逃亡南部的朝鮮老百姓發現漢人的轄區不僅生活好,而且漢人也很和氣。所以很多都想回來。但是現在想回來就不容易了。人民革命軍在設了很多口岸,他們只招收年輕人和有學問的人。或者有家屬留在轄區的人。好處就是進去後都有工作。

漢人似乎對混血兒也沒有什麼歧視,他們的轄區甚至還有白人。所以一些日韓混血,受到了歧視的年輕人都往北方跑,他們在日據時代,大多都是讀過書的,能夠應付考試。

不過進了漢人的轄區,必須要經過學校培訓,學習漢語才行,因為漢人用的機械裝置太先進,說明書只有漢語版。沒有其他語言版本。不學你就用不了。

學習的地點不一定在朝鮮。也許是在山東,也許是在陝西,或者中部省份的學校。

不管怎麼樣,原本空無一人的朝鮮北部,人口增加很快,慢慢恢復到了兩百萬左右。

從四川出來的築路大軍的數萬人也被告知,不用再到別的地方了。路修完了,就可以定居下來了。這些人出來後陸續都去了外地的媳婦。拖家帶口七八萬人,再流動已經很困難了。但是朝鮮多山,山區的道路暫時被放下了,但沿海的交通系統進展很快,

於此相反,一千多萬人集中朝鮮南部,以前是給日本巨大的財政壓力,日本從朝鮮往外東北已經移民也是沒辦法。一年多下來,海軍和民用船隻一起運。也只運走了三四百萬人。

剩下的都丟給朝鮮政府了。

李東寧根本一時之間養不活這麼多人。所以對武漢政府這種吸收年輕人的行為不僅不管,反而還讓一些婦女帶著孩子堵在口岸不走。

所以幾乎每天都有一船船的婦女和兒童被船運往山東,然後送到中部各省。

而李承晚抓住了李東寧的這個政策失誤,到美國籌集了大批的糧食,鼓勵朝鮮人留在韓國。他是飽漢子不知道餓漢子飢。反正當反對黨容易,說執政的國民黨無能就可以了。

日本人當初強行遷移這一手的毒辣,可見一斑。這燙手的山芋。日本人料想中國人不會去接。這會拖住中國人和朝鮮人的腳步,比一場戰爭更加有效。

連雲港第一艘實驗性的直升機航母下水,說是航母其實也是針對日本鳳翔號這樣的航母而言的。因為高度重視通訊和雷達探測,採用了島式艦橋,被設定在飛行甲板的右舷,並且在右側前後有四個可升降的機庫。甲板上能夠停放四架直升機。都是用固定裝置固定在起飛位置上。以便能夠隨時起飛。機庫能夠停放八架直升機。所以一共是十二架。機庫裡的飛機被推到可升降甲板上,升上去直接起飛。所以右舷才是真正起降直升機的地方。

而左邊除了甲板上的飛機,基本上沒有東西,只有三座六管防空或導彈。可是下面卻能夠裝下一個團計程車兵和他們所需的裝備登陸艇和彈藥。

這艘船不能單獨作戰,必須和潛艇和驅逐艦聯合作戰,除了空中打擊和支援補給,更多的是一艘登陸艦和運輸艦。

這主要是船在當初設計太小了緣故。不過他有著強大的動力。航行速度能夠達到三十節。

登陸艇就是在長湖中實驗的高速飛艇的放大版。

這艘船還是沿用低矮,高速的造船思想。除了高高的塔臺以外真看不到什麼東西。

船到底怎麼樣,那要出航海試才知道,不過這次不僅是海試而是作戰的問題。

連雲市海軍軍事學院的三百多名學院也在這個時候畢業,伴隨著這艘航母的還有一首商級潛艇,一首小型護衛艦和一艘反潛艦。以及一個團的海軍陸戰隊士兵,這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