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艘潛艇,今年會好一點能出三到四艘。其它的是沙洋和宜昌造船廠生產的小船。我們有飛機制造廠,每年生產大約二十架飛機。今年會好一點。我們有重型機械製造廠,但是每年只生產不足五千臺,主要是工程機械。我們一年只生產不足兩百臺裝甲車。大部分時間都在升級換型號,導致裝甲部隊在每個軍中不足一個師。還算是我們的裝置質量很高,是這些年積累下來的結果。我們沒有一臺拖拉機和收割機,我們的農業都是零碎的,有很多都是低產品種,高產品種不足百分之六十。雜糧也佔了百分之六十,水稻,小麥等主糧只佔百分之四十。林業所佔比例達到了整個農業的百分之二十六。預計今年農林牧三分天下,漁業只佔百分之十左右。如果我們全部改種高產糧食,可以。。。。。。”
張春打斷道:“你是想說改種高產糧食,能夠節約大量的勞動力來搞工業是吧?”
“是的,我認為這是我們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必經之路。而且我們居然還有原始農業中的採集業和狩獵業。比重還在增高。這是落後和愚昧的。美國和蘇聯也許也有這部分的產值,但是沒有計入生產總值,因為這是自然產出。扣除林業中的採集業和狩獵業,我們就比美國要低了。而且我們的人太多,統計時的資料是兩億六千多萬人,這還不算剛進來的敦煌和北貝加爾。人均生產總值要遠低於美國,更加低於蘇聯。”
張國燾總算把心裡的話說出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第三十五章 國策(下)
張春問秦邦憲:“你的意見和他一樣?”
秦邦憲先是點頭,然後搖頭道:“不完全一樣,最近一段時間時間,我聽到了學生這樣一種說法。就是農業產量,並不是種植高產糧食就能夠獲得高產。”
秦邦憲扶了扶眼鏡說:“農業產量要看綜合產量和土地利用率,學生們認為現在的土地利用率湖北陝西是最高的,因為農作物品種多,套種和輪作間種結合,將土地利用率擴到最大。種植單一的高產品種雖然單產在短時間內高,但是時間一長就會讓土壤品質降低,單產也會下降。最重要的是土地利用率變低了。”
“那麼多低產品種簡直就是浪費。”張國燾爭辯道。
張春笑道:“學生們是對的,有一個概念你錯了,農業技術的發展,不是隻種高產品種,而是讓低產變成高產。這是在物種多樣性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實現物質極大豐富的重要組成部分。”
“蘇聯利用農業機械化,使農業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和解放。”張國燾依然堅持自己的意見。
“這方面主席是專家。”秦邦憲拉了張國燾一下。
張春道:“我現在也不是專家了,學生們才是專家。但是有些情況愷蔭不能固執己見。蘇聯利用機械化以及化肥暫時提高了產量。因為它有條件,巨大的國土和版圖,比較少的人口,不到一億五千萬人,現在版圖也比我們大三倍多。耕地面積比我們多多了。你可以查資料算一下。對比一下我們兩國的情況。同樣可以對比一下美國的情況。”
張國燾愣住了。
“第二,你考慮一下土地利用率的問題。蘇聯真的就把產量提高了嗎?去年因為國內饑荒被迫與我們簽訂了和平協議,現在仍然在用礦產品換我們的食品。即便是我們提高了食品價格。為什麼它養不活自己的百姓?我知道你會說這是暫時的,農業機械化推廣後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可是農業機械化的條件是什麼?大片地毀壞森林和草原。他的農田綜合產量並不高,反而損傷林業和畜牧業。另外我不同意你所說的採集業和狩獵業就是落後的說法。種植業只是採集的延伸。畜牧業只是狩獵業的延伸。養殖業是畜牧業的延伸。在不同的地區,應該有科學合理的配置。取消任何一種,都是愚蠢的。”
張春的話語變的嚴厲了:“你老是說主糧,主糧比例是變少了。但是產量並沒有變少,產量翻了三番都不止。可是就這樣,主糧的比例也才只有百分之四十,其它百分之六十的糧食哪裡來的?還有林業和畜牧業和漁業。這就是我們的老百姓吃得飽,吃得好,還能出口,還能滿足北方需要的根本原因。而且我們的農業還有巨大的潛力可以挖。就像你說的,很多都是低產品種。你在仔細演算一下蘇聯的農業模式。就會發現,那不是發展農業而是自殺。遺禍還在後面。蘇聯遠東氣候對農業非常不利,這意味著遠東人口他怎麼也發展不起來。”
張國燾拿過地圖,在蘇聯的版圖上比劃著,臉色越來越白。
秦邦憲畫了一下蘇聯的西部:“蘇聯的人口和農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