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2 / 4)

小說:農業中華 作者:月寒

中在這裡。遠東農業確實不行,人口也很少。”

張春說:“蘇聯人養不活自己的人民,現在發展重工業,唯一的出路就是擴張和掠奪。這不是什麼主義不主義的問題。所以最開始的俄羅斯只是很小的一個國家,掠奪的大多數都是我們的領土。這種經濟和政治不值得我們學習。我希望同志們再看問題的時候眼界放寬一點。”

“所以我們的農業要比所有的國家都要先進得多。我們有五千年的種植史,最高近七億人民,就是落後的大清政府。”張春看著張國燾不停顫抖的手笑了:“不要害怕,沒什麼大不了了。工業部分,我認可你說的,發展不夠。但是我們也有我們的優勢,捨棄了你說的拖拉機。收割機,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就是交通系統總有修完的時候,提高運力以後要看科技,但是總資源耗費量以及對生產力佔有率會下降。工業的發展取決於對資源的利用科技的發展。和農業一樣,越是利用完全越科學。”

張春說:“現在我們要評估一下,是蘇聯先完成改造。進行擴張,還是德國先完成。”

“我看是德國,蘇聯還有很多困難,只是擔心斯大林不是一個能忍讓的人。我怕北方在加一個合成軍不夠。”毛石山倒是沒有擔心,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

“德國的第二個五年計劃也開始抓教育。因為工業膨脹太快,缺乏人才。”張國燾擦了一把汗說:“主席這樣一說,我覺得蘇聯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還是沒有反抗能力。”

“喔?”幾個人都看著他。

“我現在才知道蘇聯的資料也許都是真的,但是一定缺了什麼東西。現在看來一個是教育,一個是農業。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農業應該是負增長,可是沒有資料。第二個五年計劃就是彌補這方面的缺陷。主席,您覺得按照蘇聯模式,二五計劃完,蘇聯的糧食產量能有多少?”張國燾問。

“他還要彌補強行進行集約化農莊的不良後果,他想實行農業機械化,需要時間,因為這需要鋼鐵和加工業。他也不可能放棄工業回頭側重農業。所以不會超過百分之六十。”

“也就是說,他們只能勉強吃飽。”

“這還要看邊境是否和平,中蘇雖然有和平協定,但是蘇日可沒有。蘇日隨時會爆發戰爭。”張春笑道。

“蘇聯不可能會對日本下手,特別是在這個時候。”這次張國燾已經很肯定了。

秦邦憲到底年輕,腦子轉得快:“您是說日本會下手。”

“日本極有可能。”林長民敲了敲菸斗,他是唯一抽菸的人。毛石山以前煙癮不小,但是戒掉了。

“日本的問題是老問題了,我們知道在日本放寬經濟黃金禁令後日本的黃金儲備損失了大半。對華戰敗後,日本雖然強佔了外東北,並保留了東北對日出口廉價煤鐵,日本產品在東北傾銷的實際利益。但是現在東北實力加強,又有我們的支援,逐漸在脫離日本的控制。而為了抵禦我方和蘇聯方面可能的攻勢。日本加大了軍工投入。一方面是黃金外流,白銀在和新民幣一戰後損失慘重,英國為了救救自己,打擊銀本位,白銀在貶值。如果不是新民幣不對外,這次衝擊也會非常大。”

“日本為了救經濟,不得不印發鈔票,加大軍工投入,一方面又沒錢。這就形成了巨大的財政赤字。高橋藏相執行的是通貨膨脹模式。這種經濟不可持久。因為軍工可沒有產出。而在這時候,日本的軍工已經高度集中,日本製鐵壟斷了全日本的生鐵生產,比例達到了96%。要知道日本對美國的廢鐵是零關稅,依舊滿足不了軍工需要。高橋年初就認為日本的財政赤字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要削減軍費。”

張春笑著說:“恐怕要真要削減,小命難保喔。”

林長民點頭道:“是這樣的,日本的目標是達到英美的軍事工業水平。可是日本這麼小的國家,哪裡來的資源來支撐?他們正在外東北進行大規模探礦和礦山建設。一些小礦都不放過。當日本的財政信用體系斷裂,經濟崩潰的時候,龐大的軍工體系就只能發動戰爭來解決資源問題。這個會很快,比德國還要快。”

“人心不足蛇吞象,日本這是自取滅亡。不如我們再推一把。”毛石山呵呵笑了。

張國燾和秦邦憲面面相覷,倒是林長民明白了毛石山想幹什麼,呵呵笑了。

秦邦憲拿起地圖看了又看,說:“日本在大陸和兩個大國作戰,毫無取勝的可能。他們必須保證強大的海軍還能有一線希望。”秦邦憲想起了上海之戰,驚訝地說:“你們不會相對日本海軍下手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