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2 / 4)

漢口已破,已被清兵奪去。譚紹洸大驚,急傳令漢口敗兵,休衝入漢陽。卻奔回武昌去。譚紹洸急聚諸將議道:“洪山與漢口兩路俱失,漢陽勢益孤矣。漢陽有失,武昌重地,究以何策保之?”各人皆面有難色。正議論間,忽報馮文炳自武昌飭人送書至。譚紹洸拆開一看,不覺點頭稱善。顧謂諸將道:“文炳不減乃父雲山之智,此策準可行之。”原來文炳亦知漢口與洪山已失,恐漢陽難守,故獻策請調兵暗襲荊州。潭紹洸就依計行令:洪春魁與部將汪有為,以五千人馬,徑襲荊州去。

卷: 那日傍午時分,清軍已大至,把漢陽西南東三面圍得鐵桶相似。譚紹洸竭力守禦,亦慮胡林翼從地道發炸:急令人一面守禦;又一面挖築長濠。不料清兵憤於前次之敗,人人奮勇。那胡林翼身先士卒,首撲南門,槍彈如雨而下。譚紹洸所開發築長濠的軍士,皆不敢向前。再那胡林翼安營後,已從營中先通地道,埋伏藥線。此時一聲轟炸,猶如天崩地裂一般,南坦已陷了十餘丈。胡軍猛撲而進。譚紹洸勢將不支,忽義勇隊首領晏仲武,從東南飛奔前往,奮力殺退胡林翼:仍令人冒煙突火,修築城垣。胡軍再復猛攻。時天國義勇隊,全用抬槍,向胡營亂擊。清國副將陳文瑞,已斃於陣上,胡軍稍卻。譚紹洸心亦稍安。胡林翼酣戰時,未得吳軍訊息,心甚焦躁,盼望曾國藩前來相應。怎想曾國藩被伍文貴、王水勝兩軍牽制,不敢遠離,只令塔齊布領二千人馬來助,被天國武昌守將馮文炳伏兵半路襲之,塔軍寡不敵眾,因此退避。胡林翼聽得不覺咯血於地。部將吳均修奮然道:“區區漢陽,尚不能下,何以生為?”遂以本部再復猛攻南門。李續賓道:“吳均修真勇將也!吾當助之。”便亦帶兵前來。

卷: 時譚紹洸以清軍未退,已令晏仲武專守南門,自卻引兵四面巡視。忽報?西門緊急,正飛奔前來,原來蒙古人多隆阿向隸僧格林沁部下,奉令往援湖北,隸舒興阿軍中,即荊州所撥旗兵統領。見攻西門不下,心甚憤怒,便調炮隊向城垣猛擊。天國部將汪得勝,己漸漸守西門不住。那多隆阿冒槍林直進,譚紹洸到時,已是城垣將陷。多隆阿見譚紹洸軍已到,恐洪軍守力復完,更奮勇薄城垣而進,軍士亦隨進。加以炮勢猛烈,西門遂陷。槍聲響處,汪得勝左臂上早中一彈,幾乎墜馬,軍士一齊退後。多隆阿乘勝進了城垣,吳文鎔揮軍繼進。譚紹洸望後而遲。時城中知西門已陷,皆無鬥志。漢軍呼天喚地,故南門亦相繼而陷。譚紹洸知漢陽不能再保,急與晏仲武、汪得勝會合,焚了倉庫,殺出北門,直望武昌奔來。幸得武定彩早預備船隻疊作浮橋,從水師船上以炮擊清兵,保護敗軍,陸續回武昌而去。

卷: 吳文鎔與胡林翼,便率兵大進,進了漢陽城。一面撲救倉庫餘火。時城中人因臣服洪氏已久,素知清官好殺,因此人人驚懼,逃往武昌者眾。胡林翼大慮,只得出榜安民:居民一概兔罪。然自居民逃竄之後,約束不必過嚴;怎奈那些居民,年年沐洪氏和平政體,一旦又遭如此專制,自多怨言。竟有些人民,思念洪家的,相聚數百人,在東門外放起火來,欲乘火往武昌,請譚紹洸為外應。偏是外應未來,內事先發,被胡林翼以兵力鎮定。自是人心雖有怨言,究不敢亂動,吳文鎔亦不追究。只與胡林翼計議進攻武昌。

卷: 忽流星馬飛報禍事,說稱天國大將洪春魁、汪有為引兵暗襲荊州。現荊州兵微將寡,恐不能抵禦。胡林翼大驚道:“漢陽新下,人心尚惶。荊州猝有此鉅變,何以御之?”李續賓道:“某願以偏師截洪軍之後,可以保荊州也。”胡林翼道:“吾欲攻武昌,正須用子為前軍,未可離去。此處更有何人,可以代之?”說猶未了,曾國葆應聲願往。林翼便令曾國葆,以本軍馳救荊州,胡林翼自為後繼。待回時,然後議攻武昌。不想風馳電捲,胡、曾二人到了荊州。洪春魁、汪有為兩軍,已自回去。林翼不能求得一戰,空走一場,只得留曾國葆一軍,暫守荊州,以防洪軍再至,自己卻引兵回漢陽。不提防回到中途,忽見樹林裡一聲梆子響,左有洪春魁,右有汪有為,兩路殺出。在胡林翼往荊州時,本一股銳氣,志在截殺洪兵。及回時,只道洪軍已退,不甚留意,彼洪、汪西人截殺一陣,折了些人馬。胡林翼不敢戀戰,恐漢陽有失,先奪路奔回漢陽。洪、汪二將即自回武昌去。自此胡林翼也知洪軍能兵,只得修繕城垣,訓練士卒,再圖大舉。暫把進攻武昌之事,按下不表。

卷: 且說潭紹洸敗回武昌,計點軍士,折了三千餘人,心甚不安。急的具一表飛報金陵。是時天王,聽得漢陽失守,深恐武昌亦危,遂大叢集臣會議。各人皆主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