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1 / 4)

小說:臺灣通史 作者:冬戀

葆楨既入臺,籌防務,募兵分汛,築炮臺於澎湖諸島,設海底電線以通福臺軍務。嗣調淮軍助防。歐美人士之在兩國者,評論曲直,日付報紙,乘機鼓煽,將收局外之利。而日兵又先後至,凡三千六百五十八人,以溽暑故,歿者五百六十一人。時傳福建巡撫王凱泰將兵二萬將渡臺,苟一啟戰,則兵連禍結矣。先是,閩浙總督命福建布政使潘霨、臺灣兵備道夏獻綸就從道議。六月朔,率法員二人乘艦至琅,明日至柴城,與從道會,反覆辯論。初七日又會,日昳無成。霨拂袖起,從道止之曰:“我國暴師海外,糜財勞人,為貴國闢草萊鋤頑梗耳。費用耗損,豈可勝計?”霨曰:“若然,則將為日本償軍費。”乃立約三則。八月,日本簡參議大久保利通為辦理大臣,委以和戰全權。初六日,發東京,李仙得隨行。九月十九日,抵總理衙門。先論番地經界,相持不下。利通宣言歸國,且貽書曰:“諸公所言,輒引條約,以背盟罪我,是陽唱和我而陰疏斥我也。我已束裝,或和或否,期以十日裁復。”英公使威妥瑪乃出為斡旋。軍機大臣文祥執不可,葆楨亦奏言力拒。顧為兩國邦交,議始成。十一月十有二日鈐印。約曰:“一、日本國此次所辦,原為保民義舉,清國不指為不是。二、前次遇害難民之家,清國許給撫卹銀十萬兩。而日本在番地修道建房等件,清國願留自用,先行議定籌補銀四十萬兩。三、凡此次往來公文,彼此撤回登出,作為罷論。該地生番,清國自行設法,妥為約束。”越日,利通歸國。下詔班師。十二月,從道乃振旅歸。於是葆楨奏開番界,析疆置吏,而臺灣局面一變。

第五部分外交志(4)

法軍之役

法蘭西為歐洲強國,當拿破崙第一時,志吞歐土,又以其餘力東向,謀並越南。越為中國藩服,時適洪軍起事,國中俶擾,無暇南顧,越之君臣拱手唯命,日懼社稷之不血食,故法人愈張也。光緒九年冬,越王籲於中朝,出師保護。命兵部尚書彭玉麟視師兩粵。法亦派艦調兵,遂至開戰。詔以臺灣為東南海疆重地,著嚴防務。兵備道劉璈駐臺南,具幹才,得民望。乃整飭軍備,築炮臺,建營壘,購新槍,置水雷,分汛海陸,以曾文溪以南至恆春為南路,統軍五千,由道領之。曾文溪以北至大甲為中路,統軍三千,由鎮領之。又以大甲溪至蘇澳為北路,統軍四千,由提督曹志忠領之。後山自花蓮港至鳳山之界為後路,統軍千五百,由副將張兆連領之。而澎湖為前路,統軍三千,由水師副將領之。計兵一萬六千五百名,各守其地,有事策應。顧兵力單薄,不敷防堵。乃辦團練,以陸團守內地,漁團備海口,各莊亦自行保甲,衛桑梓。璈以臺地遼遠,防務重大,稟請總督移駐,居中排程。不從。又請奏派知兵大員督辦,以一事權。於是命署福建陸路提督孫開華率所部擢勝三營,辦理臺北防務。已而提督章高元率淮軍,提督楊金龍率湘軍,各先後至。當是時,法艦輒遊弋沿海,以窺臺灣。十年春三月十八日,法艦一艘入基隆,三人上岸,登山瞭望,似繪地圖,欲入炮臺。臺官止之。既歸,以書詰基隆通判,謂臺兵無禮,當謝罪。又以商人不肯售煤,為官所禁,限至翼早七點半鐘運到艦中,否則炮擊。稅務局乃出而調停,以官煤千擔交得忌利士洋行售之,始去。璈聞報,以法人無禮,稟明南北洋大臣詰問。蓋法人固將啟釁矣。四月,詔以提督劉銘傳為臺灣防務大臣。五月二十九日,至基隆,駐臺北,設團練局。又於上海開臺灣軍械糧餉總局,委蘇松太道辦之,驟籌戰事。璈亦赴北,議戎機。而法艦來攻矣。

六月十四日,法水師提督孤拔乘旗艦奧爾札號,率戰艦五,載陸軍三千,入基隆,以三艦窺滬尾。銘傳聞警,率提督曹志忠、蘇得勝、章高元、鄧長安拒之。十五日凌晨,法艦開炮擊岸上。炮臺應戰,別以輕舟載兵千名上陸,猛撲二重橋之壘。曹、章兩軍力戰,卻之。陣斬中隊長一,兵百餘,獲聯隊旗二。法兵退艦,多溺死,遺械甚多。十七日,孤拔介稅務司請銘傳至艦會見。不許。事聞,下旨嘉獎,發內帑三千兩,以犒戰士,軍氣大振。洋務委員李彤恩以滬尾港道寬闊,無險可據,請填塞口門。英領事以秋茶上市,有礙商務,不可。彤恩往復辯論,始許。而法艦乃不能入也。

七月初二日,孤拔率戰艦八艘窺福州,泊馬尾。總督何璟素畏事,防務大臣張佩綸亦年少,無軍略。時傳有議和意,船政大臣何如璋見法艦入口,止諸軍無戰。清艦十餘艘泊附近,寂然不動。省中士庶已危之,紛紛走避,而佩綸視若無事也者。初三日黎明,法艦忽升紅旗示戰。清艦無裝置,且俟張大臣之命。已而法艦開炮四擊,次第沉沒,毀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