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和多倫的歸屬問題之所以成為國共雙方爭論的焦點,是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的。赤峰和多倫原分屬熱河省和察哈爾省,抗戰時期曾為日軍所佔,一度劃歸偽滿洲國,是連線華北和東北的戰略要地。蘇軍出兵東北後,八路軍在蘇軍的幫助下,解放了這兩座城市,並接管了市政工作。但國民黨對熱。察等戰略要地早有覬覦之心,特別是在外交接收東北失敗之後,更是急於開闢進入東北的陸通道。所以,在整個停戰談判期間,國民黨並未停止對熱察地區的軍事進攻。國民黨杜聿明部在佔領錦州後,利用蘇軍延緩撤兵的機會,兵鋒西指,大舉進犯,企圖打通錦承線,以確保向東北運兵,並徹底切斷華北解放區和東北的聯絡,將中共部隊分割包圍,各個擊破。但由於兵力有限,結果於1 月4 日被八路軍狙擊於平泉、古山一帶,無法再向西前進一步。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又企圖透過談判來配合其軍事進攻,撈取軍事手段得不到的東西。張群在談判中提出赤峰和多倫問題目的就在於此。
對於國民黨的這種戰略意圖,中共方面是洞若觀火。1 月3 日,中共中央在給程子華、肖克等的電報中明確指出,國民黨推遲接收東北,集中兵力西犯熱河,意在停戰前搶奪戰略要地,切斷華北和東北的聯絡,降低中共的地位,並動搖美國目前的對華政策,迫使中共在談判中接受其苛刻條件。為此,中共中央要求華北八路軍“不惜一切犧牲堅決打擊進攻熱河之頑軍”,並強調“我能否控制熱河,對全國戰略意義及我黨在全國的地位均有極大關係,這是決定我黨在今後整個階段中的地位問題。”
1 月9 日,中共中央指示重慶中共談判代表團,拒絕國民黨方面將熱、察作為停戰例外地區要求,並向馬歇爾宣告,由於國民黨在熱、察發動進攻,內戰尚未停止,美軍應停止向華北和東北運送國民黨軍隊。
周恩來接到中共中央的電報後,立即會見馬歇爾,向其表示瞭如下意見:(一)如中共承認政府根據中蘇協定(不論有無)有接收赤峰、多倫的權力,這便給政府一個政治基礎,依據同樣理由來接收其他地點,如朝陽、古北口等地;(二)政府提出赤峰、多倫的理由是說要接收主權,但該地的主權已由中共部隊接收,如中共的部隊不能代表中國,則所有它已接收的地方將均被否定,如承認中共是中國的軍隊,則當然也能接收;(三)如赤峰和多倫由政府佔領,即使政府在戰略上處於四邊包圍解放區的優勢,中共已經同意政府可以進兵東北,政府既可以在東北調動,又可各方配合,使在以後的談判中隨時都可能發生危險。因此,要中共承認政府進軍佔領該二地是不可能的。目前立即停戰,符合全中國人民的利益和世界的希望,是全國全世界人民都在等待的,中共也願盡一切力量無保留地保其實現,現如僅赤峰、多倫兩地之爭而導致停戰不能實現,中共則恕難負責。這實際上是馬歇爾發出了最後通牒:如國民黨仍堅持其無理要求,中共將收回其先前的承諾,反對美軍幫助國民黨向東北運兵。周恩來此舉的意圖,是想利用馬歇爾急於向東北運兵的心理,讓他向蔣介石施加壓力,迫使國民黨讓步,以儘快實現停戰。
華北停戰和向東北運兵是馬歇爾調處國共停戰的基本思路,如果國民黨在多倫、赤峰問題上過多的堅持,肯定會影響整個華北停戰。周恩來和張群相持不下,只有看馬歇爾的態度如何了,如果馬歇爾“不公正”,那隻能使會談再次陷入僵局。
實際上,馬歇爾對張群的建議是清楚的。在1 月6 日的會談中,張群曾提出熱河應與東北一樣,可以作為政府調動軍隊的例外地區。馬歇爾當即表示反對,認為中共不可能接受,並轉而建議不要提熱河全省,只提赤峰和多倫。當時他認為那裡仍由蘇軍佔領,國民黨為接收主權可以派軍隊前往。張群被迫接受了馬歇爾的建議,但馬歇爾同時宣告,他不能保證中共方面肯定會接受。在周恩來明確表示華北內戰不止,就不同意國民黨向東北運兵的情況下,馬歇爾調來處去,結果竟毫無進展,這是他所難以接受的。他不能聽任國共談判這樣僵持下去!於是,他於1 月9 日晚上直接向蔣介石提出了赤峰和多倫問題。由於馬歇爾手中握有運兵和美援大權,蔣介石在權衡利弊之後,只好同意“釋出停戰令而不提赤峰和多倫”。這樣,停戰談判的最後一個障礙終於被掃除了。
1 月10日,周恩來和張群正式簽署了(關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及恢復交通的命令與宣告)。該檔案規定:(一)一切戰鬥行動,立即停止;(二)除另有規定者外,所有中國境內軍事調動一律停止,惟對於復員、換防、給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