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2 / 4)

制度和經濟制度實際上都取決於思想意識。因此,價值觀念才是決定國民待遇的最重要因素。前面談到,憲法規定的是最大的國民待遇,政府部門的各項規定都是具體的國民待遇。但是憲法是怎麼來的呢?應當說憲法是一個國家當權集團的政治思想,是代表這個國家當時社會的主要觀念、意識和生活習慣。憲法是一個國家最大的價值體系。有什麼樣的思想價值體系,就有什麼樣的憲法。法國大革命之前,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廣泛傳播,影響了民眾起來推翻了封建王權,建立了資產階級專政的民主共和國。法國大革命後的第一部憲法必然代表著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貫穿著反抗王權、君權的人權精神。中國革命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的無產階級的革命,革命黨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社會。在這一價值體系的主宰下,中國憲法所規定的國民待遇必然與西方國家的憲法有巨大的區別。

瞭解一個國家的國民待遇首先需要了解憲法。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式的章程應當是於1949年9月29日經過全國政協會議一致透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1949年10月1日,剛剛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澤東釋出公告,宣佈中央人民政府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本政府的施政方針。因此,在建國後的四五年裡,中國政府的大政方針和國民待遇是在共同綱領的原則指導下進行的。值得一提的是,共同綱領的內容中沒有提及“社會主義”。建國初期中國發展的主要目標是新民主主義,還沒有提出要搞社會主義。所以,共同綱領的內容與後來憲法的內容也不同。例如,序言和第一條明確規定:“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 '見《新中國憲法發展史》第15 頁。'

在公民權利方面,綱領宣佈: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依法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思想、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通訊、人身、居住、遷徙、宗教信仰及遊行示威的自由權。透過共同綱領,可以看處建國初期那一時期的國民待遇。由於綱領第一條中有“團結各民主階級”的內容,所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政府人員的安排上,也體現了各民主黨派的重要地位。例如,在6箇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中有3人為民主人士,他們是宋慶齡、李濟深、張瀾。其他3個是朱德、劉少奇、高崗。在5個副總理中有郭沫若和黃炎培2個民主人士。著名民主人士沈均儒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在十幾個部長的位置中,有好幾個都是黨外人士。這一時期的中國,真正體現了毛澤東主席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的政治思想。執政黨和民主黨都有較高的地位,民主黨的政治待遇是很高的。

在保障人民權利和民主黨派權利的同時,綱領還規定了對專政物件的要求。例如綱領第7條規定:對一般的反動分子、封建地主、官僚資本家,在解除其武裝和削減其特殊勢力後,仍需依法在必要時期內剝奪他們的政治權利,但同時給以生活出路,並強迫他們在勞動中改造自己,成為新人。假如他們繼續進行反革命活動,必須給以嚴厲的制裁。這是給當時社會上另一類人的政治和經濟待遇。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透過並公佈了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內容有序言、第一到第四章,共106 條。第三章共19條,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這部憲法更加具體地規定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它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享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享有人身自由和居住、遷徙的自由,享有勞動的權利、休息的權利、受教育的權利、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以及從事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

1954年憲法出現了“社會主義”的提法,第一章第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依靠國家機關和社會力量,透過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保證逐步消滅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在經濟制度方面,憲法規定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四種形式,第一是國家所有制,第二是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第三是個體勞動者所有制,第四是資本家所有制。如憲法第一章第六條規定:國營經濟是全民所有制的社會主義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領導力量和國家實現社會主義改造的物質基礎。國家保證優先發展國營經濟。第一章第七條規定:合作社經濟是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社會主義經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