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2 / 4)

小說:穿越三國之黃梁三國 作者:

與中國此次作戰,心懷畏懼,聽聞中國騎兵出動後,連忙召集迷當大王、柯比龍、北也當三人商議。

此時徹裡吉整體實力已經超過三王合力,三王對徹裡吉不敢不從,又是北胡生死存亡之時,因此三王出謀劃策,不遺餘力。北也當頗有計謀,道:“中國兵馬善用使用陰謀詭計,又善於利用地形埋伏,如今在大草原上,只有實力能夠決定一切。馬超部只有二十萬精兵,甘寧部八萬兵馬戰鬥力不高。姜維部重騎兵雖然威力強大,但是其機動性太差,不敢遠出。因此我軍若是引誘馬超、甘寧部進入草原深處,在草原中決一死戰,我軍必然大勝。”

馬超、甘寧、姜維部臨行之前,金旋召集眾將,道:“北胡百姓,上馬便是軍,下馬便是民,因此諸將勿起仁慈之心,發現男丁一律格殺無論。另則,我等深入草原決戰,後勤補給轉運艱苦,諸位當以劫掠為主,牛、羊可以當成軍糧,良馬則要送回關內,以備我等擴充騎兵。另外,我軍馬匹雖然為良馬,但在草原決戰,當以速度為上,因此若是一名軍士平均擁有三匹戰馬,我軍行軍速度則會超過北胡兵馬。”

賈詡為馬超軍師,起身問道:“畜群皆為我軍搶奪,北胡婦孺無以為生,此事似乎有些有違天和。”金旋笑道:“北胡婦孺生活,當然是徹裡吉解決。徹裡吉若是分糧與百姓,雖然能得到軍心,實力必然下滑,若是不管百姓死活,必然失掉民心,失民心者失天下,則徹裡吉必敗也。諸將若是心有不忍,可以勸其民眾到中國邊郡,成為我國子民,我國發糧食種子並教其種植,發給性畜,讓其在我國牧養。”

賈詡聞言大悟,連聲稱是。姜維站起發言道:“北胡兵馬優於我軍,我軍將採取何種戰略應對。”金旋道:“對付北胡兵馬,一是要加強情報工作,探明北胡主力動向。二是要以游擊戰為主,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馬超道:“戰士打仗須有士氣,若是不戰而退,對軍心似有不利。”金旋答道:“不然,戰士打仗提升士氣,不是戰不戰的問題,而是勝不勝的問題。若是我軍小股兵力遭遇北胡主力,必然會有全軍覆滅之禍。若是不戰而退,是保全我軍戰鬥力的有效辦法。在草原中作戰,行軍速度為要,另外,胡兵多使用馬刀,又無盾牌遮擋,若是我軍以強駑在馬上施威,必然可以剋制胡兵。再則,我軍若是配上長兵器,在馬戰上也可以剋制胡兵。因此我軍兵力雖然單薄,整體戰鬥力並不弱於敵軍。”

甘寧此時發問,道:“何為游擊戰?”金旋答道:“我軍在戰鬥初期,以劫掠北胡部落畜群、糧草為主,避免與北胡大部隊決戰。一是補充軍需,二是消耗敵方。在這一階段,敵軍兵力優於我軍,在草原上決戰,雖然勝負未料,我軍損失必然慘重。因此在此階段戰鬥中,我軍當以提升速度為要。敵強我退,敵弱我打。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軍少數兵馬。在運動中作戰,就是游擊戰。”

賈詡聽到這裡,又發問道:“我軍遠端作戰,倘若糧草供給不足,劫掠不能滿足大軍需求,如何解決?”金旋道:“為何要讓輕騎兵配置蒙古馬,而且每人配置三匹以上,是因為蒙古馬生命力強,適應力亦強,其母馬哺乳較長。若是糧草供應不上,可以飲馬奶保持體力。大草原中草料無數,此馬為坐騎,可以保證大軍軍糧不受影響。”

諸將所提問題,金旋予以一一解答,眾將因為金旋有問必答,答案常常出乎意外,卻是最為合適的答案,不禁更是欽佩。金旋最後留下馬超、賈詡、姜維、甘寧四將,研究戰略問題,直至深夜,整體作戰戰略確定下來。

馬超部二十萬大軍為前軍,甘寧部八萬兵馬位於馬超部隊身後,而姜維部則駐紮於邊境附近,以便接應。三路大軍按照軍令,開始起行。

馬超為前軍,與賈詡商議戰術問題,賈詡道:“我軍若是從一點而入,極易落入北胡包圍,若是兵分四路,沿路劫掠北胡百姓,機動性更強。另則,我軍每路兵馬只有五萬,雖然機動性極強,但是與北胡主力相遇,卻是寡不敵眾,因此我軍細作應該首先密切注意北胡主力動向,避實就虛,以我軍戰術操縱戰局,最終達到戰略目的。”

馬超遂將部下二十萬大軍分為四路,一路由嚴顏率領,從東路攻擊北胡,一路由張合率領,從西路攻擊北胡,一路由李嚴率領,從中路攻擊敵軍,馬超、賈詡、龐德三將居中策應,總理全域性。

甘寧部苗軍緊隨其後,擔負起後勤中轉工作,姜維部則根據四路兵馬的出擊方向,同樣兵分四路,駐紮於相領邊郡北側,以便於策應。

徹裡吉等最初以為中**隊進入草原作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