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集軍中巨駑手、趙雲部火槍手列于軍前,對欲攻上前的安南前軍進行有效的遠端打擊。安南兵將要攻近之時,巨駑手、火槍手同時後撤,騎兵上前衝擊,以攻代守,展開殘酷的肉搏戰。
大戰持續近兩個時辰,中國兵馬損失兩萬餘人,安南兵馬損失更是慘重,死傷五萬餘士兵。元為在陣前指揮作戰,心理隨著戰局的發展,欲來欲沉重。
諸葛亮統領後軍一路上全速急行,到達戰場之時,兩軍正在激烈廝殺。諸葛亮命令龐德、張合兩將各自統領十萬騎兵,從兩側繞到安南主力身後,配合前軍作戰,自率餘軍二十萬上前,與姜維等部合兵。
姜維指揮諸路兵馬作戰,因為與馬超等職級相同,雖然馬超等不計名利,毫不為意,但是畢竟名不正言不順,如今諸葛亮接過指揮權去,讓姜維頓感如釋重負。
諸葛亮登上高處,接過軍旗,用旗語指揮中國各軍進退。又見元為用兵頗合兵法,進退有序,命令馬超、甘寧兩將統領部下騎兵衝擊安南中軍,試圖衝散安南軍陣,又讓嚴顏、程普等將統領生力軍十萬,緊緊隨於馬超、甘寧兩軍身後,在兩軍戰力稍疲之時,隨即頂上前去。
元為中軍兵馬被中國精兵猛烈衝擊,陣形開始散亂,嚴顏、程普等將在馬超、甘寧部馬力將盡之時,統領生力軍繼續衝擊,元為軍陣開始潰散。
諸葛亮見時機已到,命令全軍出動,重點攻擊中軍。此時龐德、張合兩路兵馬已經到位,從後側左右兩翼殺來,中國諸路軍大同時夾攻中軍,安南中軍終於崩潰。
元為見勢不妙,下令全軍撤退,安南士兵奉命撤退,此時兵無戰心,兵敗如山倒。諸葛亮命令馬超、姜維兩將統領輕騎兵追擊元為,其餘將領圍困安南未及撤退的兵馬,分割包圍,逐一殲滅。
元為在半途為馬超部追上,得親兵死戰,僥倖逃得性命,將到仰義之時,又被周瑜設伏大敗,雲吉夫人率領兵馬出城接應,方才得以返回王都。
安南兵馬在這場戰役中,除了未曾參戰的十餘萬前軍以外,參戰主力逃回仰義城者,不足十五萬,十餘萬士兵投降,戰死者十五六萬。
此戰已定安南戰局,中國兵馬雖然損失五萬餘眾,但是安南已無回天之力,仰義城已成孤城一座,城中守軍不足五十萬,面對中國百萬大軍的進攻,失陷只是時間問題。
諸葛亮用兵,向以攻心為上,藉著這次安南大敗,反而炫耀軍威。仰義守軍在主力大敗之後,見中國兵馬如此精良,不由產生畏戰情緒,士氣顯得異常低落。
諸葛亮分派兵馬,圍住仰義城四邊要路,並未派兵攻打城池,貌欲久困此城。元為統兵固守仰義,城中糧草頗足,足以支撐半年,仰義城池堅固,焦慮之心漸減,信心漸復。
諸葛亮又讓馬超統領兵馬,驅趕周邊百姓進入仰義城中,城中百姓欲集欲多。元為初時不明其故,雲吉夫人道:“諸葛亮此計甚為毒辣,入城百姓皆為老弱婦孺,對我軍整體戰鬥力絲毫無益,但是卻會耗費城中糧草。如此百姓越集越多,城中糧草恐怕支撐時日不長。我等如若不讓百姓進城,必遭百姓埋怨,民心若失,國家亡矣。”
元為方才恍然大悟,大會眾臣,商議應對之策,元為族弟元大勇道:“中國兵馬雖有百萬之眾,漢族精兵不過三十餘萬,其餘皆為各國降兵。漢族精兵大多集中在北城門處,我軍集結兵力,選擇薄弱環節,出城攻打降兵兵營,或可取勝,重振我軍士氣。”
雲吉夫人道:“諸葛亮用兵如神,兵營環環相扣,一營遇到攻擊,附近各營按序救援,若是被其趁機截斷歸路,恐怕得不償失。”
雲吉夫人頗有威望,此話說出,眾將都不敢多言,元為道:“我軍可以讓城中壯丁穿上兵甲出城誘敵,若是三門兵馬往援,我軍主力迅速攻打防守空虛兵營,必然可以成功。”
雲吉夫人聞言搖頭道:“此事亦有不妥之處,壯丁戰力不強,出城作戰,無異如驅羊入虎口。諸葛亮部下如姜維、賈詡等皆為足智多謀之士,甘寧、張合、龐德、李嚴亦是文武全才之將,此計實施之後,迅速會為敵軍發覺,因此此計亦多有缺陷。”
第二百零二回 南征安南(五)
元為聞言,見雲吉連連否定眾人建言,有些不悅,道:“依王妃之見,該當如何?”雲吉夫人道:“我軍困在城中不能得出,中國兵馬雖然兵力眾多,但是不能攻入,如此相持下去,對我軍不利。若是出城決戰,中國兵精將強,戰鬥力比我軍強出許多,出城決戰亦無取勝良策。以我之見,應當想法提升我軍行軍速度,然後集中重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