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3 / 4)

小說:穿越三國之黃梁三國 作者:

郡空虛,從邊明郡登陸,攻打邊明郡城。邊明郡城守兵只有五千,見周瑜部兵勢浩大,不戰而降。周瑜盡收其兵,然後讓甘寧部往西攻打志風郡,自領水師沿海南下,攻打安南沿海最南邊的老霍郡城。

安南國雖然臨近大海,但是海船諸類與中國相差甚遠,水師雖有兩萬士兵,卻並未形成規模,因此面臨中國強大的水師,一戰而潰,船隻皆失,兩萬水師非戰即降。

第一百九十九回 南征安南(二)

水師既敗,老霍郡更是無兵防禦,城中守將聞知邊明郡故事,統領五千兵馬出城投降。周瑜盡掠去郡中錢糧,回屯邊明郡。至此,周瑜所部已經攻克三座郡城。

甘寧部在志風郡遭到頑強的抵抗,郡守風扶揚是元為外甥,也曾去過中國學習,其人雖為文職,但是頗富智謀。聽聞甘寧大軍來攻,盡起城中壯丁,開啟倉庫,發放兵甲,又火速通知周邊部落,盡起人馬支援,倉促間竟然聚起五萬人馬。雖然這些士兵戰鬥力不強,但在風扶揚的合理安排下,竟然支撐了將近十日。

甘寧因為擔心部下士兵損失過多,不去強攻,與眾將商議,副將王敏道:“其城地形迥異,城牆堅固,易守難攻,我軍火藥盡在水師船中,倘若依恃兵力強攻,必然損折士兵。聽聞城中糧草頗豐,久圍亦不是妙策。志風郡離安南王都仰義甚近,援軍三五日內便可抵達。不若我軍佯退,如此城中守軍必然懈怠,然後回軍突襲,或者可見全功。”

甘寧覺得所言有理,午後突然撤退,傍晚時在半途紮營。城中守軍見甘寧部退兵,合城歡呼雀躍,因為連日勞累,壯丁均已回家歇息。城中守兵大意,只留下少數兵馬巡城。

甘寧部在回軍以後,派出小股兵力擊殺安南細作,不讓部下動向為志風守軍獲知,在半夜時突然揮兵殺回,在拂曉之時發動攻勢。志風守軍猝不及防,被王敏率領千餘精兵攀上牆頭,殺散守門士兵,開啟城門,放甘寧主力進入城內。

城內頓時火光沖天,按照甘寧軍令,各部先是搶得四門,然後往內進行拉網式屠殺,城中壯丁雖然數量不少,但是未經操練,與中國精兵相鬥,無異如以卵擊石。

甘寧部因為攻城多日未果,因此有些氣惱,下手絕不容情。城中守兵保護風扶揚往處衝殺,不料四門被封,幾次衝擊被擋回後,回撤到郡守府抵抗。

甘寧並未因為風扶揚曾在長沙就學而手軟,堆積起無數柴禾,幾把火一齊點燃,府中頓時成為火窟,五千餘精兵和風扶揚家小衝殺不出,被大火皆燒死於火窟中。

志風郡正規守兵不足一萬,壯丁卻有三萬餘眾,此戰中無一人投降,甘寧戰後深為感嘆,不知風扶揚用了何種辦法,竟然讓城中幾萬壯士陪自己一同走向死亡。

甘寧雖然大勝一場,但是欽服風扶揚忠義,將其遺體從郡府中尋出,已經不成人形,讓親兵尋一口上等棺材,葬於城外南郊之側,立一碑以紀念,上書“安南忠臣風扶揚之墓”。

甘寧軍攻破志風后,奉周瑜將令,將城中錢糧劫掠一空,然後回軍邊明郡,與周瑜合兵一處,計劃沿海路北上,伺機攻打越陽郡。

周瑜大軍連續攻破四座郡城,殺死士兵壯丁無數,劫去無數糧草。因為周瑜行軍或從海上,或從路上,漂移不定,安南水師已被周瑜部消滅,因此元為雖然憤慨不已,卻對周瑜部無可奈何,只好調集重兵,重點對付馬超部中路軍。

馬超命龐德、張合兩將為前軍,自與賈詡為中軍,嚴顏統兵為後軍,大軍三十萬,南下進攻印泰郡。印泰郡為三大部落之一,為安南的獨立勢力。因為渾彈前事,印泰部落首領黎安聞知馬超領兵前來,一面細心準備防務,一面派人飛報王城。

元為早已準備好兵馬,王弟元何統領騎兵十萬先行,親領精兵二十萬北上。元何部行程迅速,趕到印泰郡城之時,馬超中軍尚未到達。元何為安南有名猛將,性情暴躁,好戰成癖,不等兵力恢復,讓黎安在城頭觀戰,集結部下大軍出城,到中國營前挑戰。

龐德、張合皆文武全才的將才,兩將探聽元何統兵來到,計算時間,戰力定然不及恢復,統領合營兵馬出營迎戰。元何一馬當先,往前急急衝來,龐德見他來勢洶洶,命令部下巨駑兵待其進入射程,萬弩齊發。元何不知中國巨駑射程極遠,巨駑兵準備發射之時,尚在策馬前行。

龐德一聲令下,排在前軍的駑手同時發射,頓時駑如飛蝗,元何周圍方圓十餘米無一倖免。元何在軍中威信頗高,亡後其親兵往前拼命,欲要為元何報仇,怎奈中國駑兵過於厲害,尚未撲到前面,又被射殺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