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二體裡,都未嘗成過專業,尤其是所有外交家都應有若干修養的國際法這一門,它和我們整個傳統法家一樣,發育始終沒有成熟,在中國學術史上,就像一個花苞,花未盛開,就枯萎了。何以如此呢?那就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的了。下節當略述之。
再者,筆者在談比較史學,尤其是談比較文學和比較藝術時,總喜歡勸搞「比較學」的朋友們,比較要分「階段」。要古代比古代,中古比中古,現代比現代,才見高下。不能囫圇吞棗說,中國音樂不如西洋音樂,中國詩歌不如西洋詩歌,或中國小說不如西方小說,你只能說現代中國的音樂,遠不如現代西方的音樂。你可千萬不能說,中國唐代的音樂比不上中古時期歐洲的音樂。因此我們談國際關係史,乃至國際法這行學問,也是一樣。在傳統中國,我們在這個專業裡,就比西方落後了,落後到幾乎沒有了的程度,但是它在先秦時代的發展,卻也曾大有可說,甚至還有更高的成就呢!吾人試讀我國古籍中的《左傳》、《國語》、《國策》,乃至《晏子》、《管子》,便知道我們的成就不在西方之下。但是在秦漢以後就不足觀矣。且舉幾則小例子:
我國古代國際公法的萌芽
在春秋戰國時代,我們的老外交家管仲(?~公元前六四五年),做了齊國的周恩來,以國務總理兼外交部長,幫齊桓公打天下,搞「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正是美國今日所幹的?)為維持他那時的國際和平,管仲於公元前六五一年,在齊國的葵丘(今山東省臨淄縣),召集了一個國際會議,並簽訂了一件國際條約叫做(葵丘之盟)。(這項條約如簽訂於二十世紀,周恩來顯然就要選日內瓦或萬隆了。)在這件「葵丘條約」裡,當時各列強,在齊國(位同今日的老美)的操縱之下,歃血為盟,宣佈一致遵守所簽訂的各條款,這些條款當然也就變成當年的國際公法了。原條文是假當時有名無實的「周天子」之名(也就是今日聯合國的安全理事會之名),向國際公佈的。條約的內容是:
毋雍泉,毋訖糴,毋易樹子,毋以妾為妻,毋使婦人與國事。(見《春秋穀梁傳》,僖公九年)
這則我國古代的國際公約,大致也可叫做「五毋公約」或「五禁公約」吧!今天讀起來雖覺可笑,現代女權主義者讀來,尤其要怒髮衝冠,但是這卻是那時最合實際需要的國際條約。(請看今日聯合國中由美國帶頭所搞的,「禁核」、「禁毒」、「禁武」(化學武器)等等三禁、五禁諸條約,就可知道其重要性也。)在公元前七世紀的黃河、淮河和長江流域,小國甚多。一河流經數國。如果上游國家築壩蓄水,下游國家就要受旱災了,所以不能「雍泉」(截流,築壩,或造蓄水池)。饑荒缺糧時期,各國尤不許囤積居奇,所謂「毋訖糴」也。「毋易樹子」這條也很重要。由於往古部落之間通婚的老傳統,我國封建時代王族婚姻都是有國際背景的。直至今日我們還有「姻聯秦晉」的成語。乖乖,秦晉都是超級強權。他兩家的外甥少爺已經做了「樹子」(太子),你要把他換掉,代以小老婆之子,豈不要引起國際糾紛?為著國際和平,則樹子不可易也。
小老婆決不許做大夫人
「毋以妾為妻」,也要寫入國際條約。朋友,你認為是笑話嗎?非也。不但那時是事關世界和平的大事,縱在今日二奶也不能代替大奶呢!不信,您如試想美國克林頓大總統,今日要和希拉里離婚,而把莫妮卡?萊溫斯基(Monica S。 Lewinsky)扶正作美國第一夫人,你看今日世界會變成個什麼樣子?首先華府和北京的「夥伴關係」,恐怕就很難繼續了。國會內極右政團,如乘機要罷免這位好色的總統,則老美現在在波斯灣,和在咱們的海峽兩岸,所發生的作用也要完全改變了。「以妾為妻」在今日尚可生若是之紕漏,況兩千五百年前之東亞大陸乎?所以他們要在國際條約上,明文規定,諸位元首可以搞三宮六院,但不能搞以二奶代大奶。
【附註】據說彭德懷打完韓戰歸來,立刻就以國防部長身分,下令解散中南海文工團,他的理由是:「今天還能搞三官六院?」這就是彭張飛,不如周管仲了。須知,咱中國從君主轉民主,這個「轉型」還沒有轉幹淨嘛!我們的主席,至少還是半個皇帝,甚或是一個半皇帝呢!皇帝猶存,你彭老總怎能「躐等」去廢除帝制政體中最重要的制度,所謂三宮六院呢?試問哪個有權力的大男人,包括克林頓大總統,不想搞三官六院,其不搞者,是不能也,非不為也。可憐的是猛張飛不明此轉型之道。他這位可敬可愛的「彭大將軍」,後來竟至不能善終,讀史者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