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些論文,都是一些博士級專才,嘔心瀝血,過五關斬六將的力作,非同凡響,不是一般瞎扯淡之文。專家可信得過也。——憶七〇年代之初,餘首返大陸探母,見祖國農業改革之徹底失敗,而想一探臺灣土改與農改之奧秘,曾得機訪問蔣彥士君一談(餘知其為明尼蘇達四二級之農學博士也)。承蔣公不棄,贈我整箱「農復會」出版品,至今珍藏之。其後偶爾謬論農村問題,手邊參考資料,信其可用也。
農業如此,其他各科,無不皆然。——個人甘苦推廣及於學生,因凡有碩士、博士研究生問道及餘者(尤其是亞裔學生)。我總要該生先看看與他(她)專題有關的「博士論文」。——人家如已做過,你要重作之,那就要青出於藍了。不能勝於藍,為避免有抄襲之嫌,那就要換個題目了。這第一步的審查工作,得其竅者,半小時之功力耳。案頭有袁同禮、李志鍾之參考書,一索可得也。進讀全文,則北美主要圖書館,和臺北「中央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均有全套庋藏也。
餘即知有研究生窮數年之功,做出些血汗結晶,始發現此專題早有人做過。他不能後來居上,就被誤為抄襲了。——這些都是「教不嚴、師之惰」的結果。餘亦知有些在大陸上的科學實驗,頗足矜誇。殊不料所得結果,美國早在戰後即已「解密」(de…classified)矣。
筆者舉這些小例子,無非想說明,袁某在中國帶頭搞資訊現代化的重要性及其歷史意義罷了。
孫中山、毛澤東的「登月計畫」
其實更值得吾人注意的,還是這種看來初無深文大義(也是毛澤東絕對瞧不起)的東西,往往影響千萬國民的生命財產。
六〇年代美國為在太空工程上超趕蘇聯,要搞個嫦娥奔月的計畫。為解決太空人登月的一切難題,「太空總署」(NASA)與各大學和工商業研究機構,先後訂了八千多個「副合同」(subcontract)。每個小合同解決一項難題。八千難題有一個不解決,太空人就上不了月球;而每一個難題之解決,事實上都是一篇或大或小的「博士論文」。等到八千本博士論文全都透過,八千項難題通統解決,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才能以「小小的一步」踏上月球!
自然科學如此;社會科學就不然哉?!
事實上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毛澤東的「民主專政論」之中,都各有不同的「登月計畫」。
孫中山的「登月計畫」叫做「漲價歸公」。
毛澤東的「登月計畫」叫做「吃大鍋飯」。
孫中山先生當年周遊世界,眼看倫敦、紐約等地炒地皮的奸商,日進萬金,吃喝嫖賭。他老人家火了,因而「發明」了一套「民生主義」。信誓旦旦,一朝革命成功,他一定要搞個「漲價歸公」,封殺所有奸商。孫公真勇已哉!果然他的革命成功了。蔣家父子誓死實行「國父遺教」,搞了六十二年,也未搞出個「漲價歸公」來。最近李登輝總統再接再厲,又宣佈他堅決信仰「三民主義」——但是就是不搞「漲價歸公」。
朋友,豈蔣家父子、李氏伉儷,對主義信仰,口是心非哉?非也!原來國父的「漲價歸公」,也是一椿「登月計畫」也。它需寫八千本博士論文;解決八千項難題,始有登月之望。他老人家一本博士論文也未發表,只來個「想當然耳」,如何能搞嫦娥奔月呢?!
毛主席更糟。他要全國老百姓,都來吃大鍋飯。大鍋飯煮了就吃。其易也,直如「抬頭望月」。但是其難也,則如「漲價歸公」。不寫八千本博士論文,解決八千項難題,而硬要為人民服務,強迫人民食之,就要餓死兩千五百萬人了。
讀過英雄豪傑的傳記,回頭再看看像袁同禮那樣的無名英雄們是多麼可愛啊!他們死得多麼可惜啊!(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十七日於北美洲)
*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十七日脫稿於北美洲
原載於臺北《傳記文學》第六十七卷第六期
【貳】太平天國
一、論晚清週期性內亂與洪楊悲劇
從中國傳統史學(包括《二十五史》和《通鑑》)的觀點來看,滿清二百六十八年實在是中國史上最值得稱頌的一個朝代。
論武功,它開疆拓土、四向擴張,幅員之廣闊在中華民族史上是沒有前例的。乾隆時代東南亞「香料群島」一帶(今印度尼西亞東端)有些小國如「蘇祿」(Sulu)等等,被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等海盜嚇慘了,乃向北京上表「求內附」作藩屬;乾隆爺還下詔以「險遠不許」呢!這與西方和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