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之故。亦有史家認為兩會合並後之第一任「總理」為黃詠商,眾說各異,文獻難考。但是他們這批在海外定居的小華僑和留學生政見之一致,則是不爭之議。斯時國內知識界尚無此構想也。
(15)亞當?史密斯完成此書於一七七六年,美國獨立之年也,允為近代「自由貿易」之始祖,而「自由貿易」者,自由貿易於諸民族國家之間也。
(16)美國獨立前為「英國殖民地」,今日五十州之北美合眾國為說英語的多民族國家。
(17)十九世紀末時,諸歐洲民族國家之成長與爭雄,實促成現代歷史上「民族主義」的濫觴時代,尤其是德、意兩國之統一,及其民族英雄腓特烈大帝、俾斯麥、馬志尼、加富爾等之傳奇故事,以及《柏林之圍》、《最後一課》等民族主義小說均膾炙人口,儼然時代精神也。
(18)首受西歐民族主義影響而崛起的「有色人種」當為日本、孫中山時代之中國、凱末爾時代之土耳其,以及甘地、尼赫魯時代之印度。各種民族主義運動,原是一脈相承的,與後來的社會主義運動,頗有相似之處。
(19)我國史書上以迷信煽動農民暴動的事件,累見不鮮。黃巾、白蓮教皆其著者,但是西洋史上之宗教戰爭在中國史上則絕無僅有,有之,洪、楊所領導的「拜上帝會」,則為唯一的一宗。洪、楊於十九世紀「民族主義」濫觴之時,搞反民族主義的暴動,不識時務,不諳國情,終被撲滅。今日衛道最力的錢穆教授便一再指出:曾、左、李、胡之對洪、楊,非忠於異族也,保衛華夏之「道統」也。見錢穆著《國史大綱》(商務,一九四八年版)頁六三四。
(20)洪、楊極盛時,擁眾數十萬,佔地七、八省,典章文物、文武百官齊備,儼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