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回來,主要有兩事。”
肯定沒好事。
李懷唐心裡嘀咕。
果然,不出所料。
“其一是大食國,他們派來了密使,表示願意與我大唐結為秦晉之好,平分西域河中之地。天下盡曉,寧遠臣服我大唐,膘騎大將軍更是忠心耿耿,朕豈能如他們所願?嗯,這個,大食人的國書李卿不妨先過目,有所準備早作打算。”
高力士將一份地圖,與一份國書遞到李懷唐的手裡。
關於大食派來使者,李懷唐此前略有所聞,並不太在意,聽李隆基這麼一說,大食人竟是在搞遠交近攻的把戲,似乎還被李隆基當作了敲詐威脅的工具。
李懷唐先看地圖,不禁皺眉。
地圖顯示的是寧遠與河中山川地勢,一條涇渭分明的界線一分為二,其東標明為大唐的屬地,包括兩座盛產銅金礦礦山,西面則屬於大食國。聯合大唐瓜分寧遠之意躍然於此份地圖上,而且大食人拿捏得很準,大唐缺銅,將銅產地劃歸大唐,極具誘惑力。
看來,大食人的威脅迫在眉睫,當然,大食人肯定沒奢望大唐出兵夾擊,能使其保持中立就算達到目的。
國書上表達了相同的意願,除了貴重的禮物外,還有美貌的大食公主,秦晉之好少不了姻親紐帶。
“聽說,大食公主貌美如花,咳咳,不過,他們不瞭解朕,朕對胡娘興趣索然,呵呵,說笑了。”
君無戲言,聽似隨意,李懷唐卻覺得李隆基此番話暗有所指。一時琢磨不透,只得裝作震驚於國書裡的內容。
“嗯,對於大食人的侵略性,朕甚為憂慮,希望膘騎大將軍莫要辜負了朕的期望。”
就這麼簡單?何不乾脆下旨放寧遠鐵騎西返?
李懷唐滿腹疑惑。
沒有下文,話題說換就換,彷彿李隆基召他前來就是為了向他通報訊息。
“其二,今年寧遠的上貢來得很及時,朕很滿意。”
李懷唐一愣,思維跟著飛到每年一度的三十萬貫銅料貢禮與安西大道上。
能不快嗎?據他收到的報告,由他主導的,橫貫安西全境的數千裡“高速公路”已然通車――馬車。運輸效率以幾何級數速度提高。為了修築這條大動脈,李懷唐損失慘重,錢糧不算,單是奴隸就死傷五六萬,可以說是惡名遠揚,大唐文人時常詬病。
“朕派去安西的觀察使上奏,對新開通的開元大道大為讚賞,請朕延修該大道至長安,洛陽。可是,朕也知道築路鋪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在這一方面,李卿有經驗,希望卿家能給予工部指點一二。”
所謂的指點,無非是財力與人力援助,說得真夠委婉。
俗話說,大道開通,黃金萬兩。無需論道,相關稅收的成倍增加勝於雄辯,還有,運輸上耗費的大幅度減少也是個鐵證。李隆基嚐到了甜頭,一發不可收拾。最好李懷唐能給他在唐境內建個十縱十橫。
欲通商,必修路。將“高速”路延伸至長安,乃李懷唐之求之不得,自然滿口應承。
“哦,另外,”李隆基似乎想起了什麼,從書桌上撿出一份奏摺,讓高力士遞給李懷唐,“御史們聯名參奏李卿僭越,朕留案不發。”
李懷唐又一愣,接過奏摺展開一看,心裡冒火。
御史趙錢孫李一起控告他娶妻太多,名份不正,有造反預兆。這哪裡是奏摺,分明是殺人劍。
然而,李隆基究竟何意?
李懷唐感覺像步入了迷霧
奇怪的是,接下來,李隆基轉換了說話物件,對安祿山大為褒獎,具體內容,因為心不在焉,李懷唐沒接收多少訊號,恍惚中,只聽到李隆基將安胡提拔入了高幹的行列中。
覲見過程被婦人悽慘的哭啼聲打斷,不歡而散。
一華衣婦人悍然闖入偏殿,哭得甚為可憐,口口聲聲稱要入道觀修行,請李隆基放行。
李隆基滿臉黑線,很沒面子。高力士慌忙上前勸解貴婦人。聽他們的只語片段,婦人的身份似乎是恩寵一時無量的武惠妃,夫妻倆在為是否該立什麼楊貴妃鬧情緒。
皇帝家變,安、李二人很識趣告退,但是,太子被留了下來,倒黴的他將要夾在其中表明態度。
走出偏殿門,想起武忠等大臣奇怪的怨毒眼神,李懷唐忽有所悟:莫非適才皇帝與武忠等大臣議論的正是此事?此事又與我相關?嘶!楊貴妃?!
第640章 玉環保衛戰之始
第640章 玉環保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