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2 / 4)

小說:我的回憶 作者:打倒一切

九江向南

昌逼近,聲言討伐叛逆。朱培德也正在吉安樟樹等地調集他的部隊,作反攻南昌的部署,武

漢南京兩方,都可迅速集結其他部隊入贛增援,對付我軍。根據這種種情況,我們認為南昌

處在四面受敵之中,顯然不易立足。當時主要有兩種意見。一是主張南下佔領廣東東江一帶

地區①,以潮汕為據點,再行統一廣東,出師北伐;一是主張西向進攻湖南②配合湖南的農

軍,佔領一部分地區,以為根據,再圖大舉。賀龍對於第二種主張很感興趣,因為湘西一帶,

原是他的老巢。但討論的結果,大多數贊成南下的主張。理由是東江一帶防務空虛,易於佔

領,且不至四面受敵,東江的農民運動,早有基礎,力量易於擴張,又因佔領汕頭海口,可

望獲得蘇聯的接濟。當時大多數人不願往湖南,對於蘇維埃,打游擊,土地革命等等,還是

疑慮多端。毛澤東自願到湖南去,也是挺而走險,當初也曾企圖帶著農民武裝趕來南昌,參

加暴動,只因時間上來不及而作罷。

如何擴充軍事實力,也是煞費腦筋的問題。賀龍的第二十軍戰鬥力不算充足。他的第一

師師長賀敬齋,第二師師長秦光遠,每師雖有三個團,但人數並不足額,槍支更陳舊不堪。

周逸群所率的第三師,那時還只有一個團人。所以第二十軍急須加以充實。葉挺的第二十四

師和周士第所帶的七十三團(原系獨立團)是這次暴動中的主力。中共當時決定再成立一團,

與獨立團合併,編為第二十五師,再加上蔡廷鍇的第十師,合併成為十一軍,由葉挺、蔡廷

鍇任正副軍長。當時駐在南昌附近的第十師師長蔡廷鍇(他接替陳銘樞的職位),對於南昌暴

動,原採取中立態度,經中共極力拉攏,他才表示附和。朱德原任楊森軍的黨代表,在楊森

背叛武漢時,離開楊部來到江西,他的老朋友朱培德便任他為教導團團長。後來朱培德遣送

共產黨員出境,朱德仍以與朱培德等同系雲南部隊出身的老關係留任原職,並未被認為共產

黨員而遭遣送。這時中共特別抬出朱德來,給他以一個第九軍軍長的名義,希望他能影響並

轉變朱培德的部隊,形成一個新的軍事力量。

根據這種種政治上和軍事上的部署,革命委員會的具體組織也就形成了。任委員長的譚

平山,算是對內對外的領袖,吳玉章以秘書長的資格,組織了一個秘書處,為革命委員會的

辦事機關。革命委員會下成立一參謀團,等於國民政府下的軍事委員會,由周恩來任主任,

劉伯誠任參謀長,賀龍任前敵總指揮,葉挺任副總指揮,郭沫若任總政治部主任。此外,設

有農工委員會,由我任主任,李立三、郭亮、彭湃、陳蔭林等任委員,負責領導工農運動和

建立各地方政權等任務。另黨務委員會,主任張曙時,負責領導國民黨的組織工作;宣傳委

員會,主任惲代英;財政委員會,主任林祖涵,後來又增設一個政治保衛局,由李立三任局

長。這些組織的性質,是黨政軍一元化的。既雜有一點國民政府的成規,也滲有中共的特殊

作風。

革命委員會的政綱,大體還儲存著北伐初期的色彩。其中最特殊之點,是規定沒收二百

畝以上的地主土地,分配給貧苦農民耕種。這種規定,雖然還是在孫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

田”的口號之下提出的,然而,已是中共公開宣佈沒收土地的第一聲。再則,規定經過選舉

的方式,成立鄉村政權,在這種選舉中,工農團體自然是其中的骨幹。此外,關於反對帝國

主義和軍閥,廢除苛捐雜稅,減租減息等項,都和過去國民黨的政綱沒有多大出入。

革命委員會略具規模,還沒有來得及大事宣傳,就不得不根據軍事情況的需要,離開南

昌。軍隊之向南移動,對內對外,都引起一種不安的情緒,許多人感覺到,中共的軍隊是在

115/185

… Page 267…

《我的回憶》第二冊

向南逃難。武漢的中共中央又已通告各地區組織與工農團體,停止響應南昌暴動,前敵委員

會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