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發。
俺答從白河東渡潞水,向西北挺進,一路上搶掠婦女,焚燬房屋,遊騎往返於京城六門之外。京郊居民聚集城門,哀痛號哭之聲直達西內。眼見百姓慘遭蹂躪,兵部尚書丁汝夔卻下令京城的明軍堅守,不許出戰。原來,奸相嚴嵩對他說:如果在邊境打了敗仗,還可以瞞過皇上,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被打敗,可就完了。俺答只不過是想搶奪財物,搶夠了,自然也就走了,千萬不要出戰。仇鸞率領的“勤王軍”更是畏縮不敢前進,而且軍紀敗壞,也去搶掠百姓。仇鸞還不時派遣親信和俺答交通,許諾在邊境開放“互市”。
俺答軍終於在京郊一帶搶劫夠了,志得意滿,帶著大批金帛財物和搶來的男女、牲畜引兵退去,只在京城外留了小股部隊,作為疑兵。仇鸞的〃勤王軍〃有十幾萬人,眼睜睜地看著敵人撤退,一箭也不敢放。等到敵軍走遠,仇鸞才率領十幾萬兵馬尾隨其後,假裝追擊。俺答原打算奪取白羊口出塞,不料守軍據險抵抗,無法攻破,只好丟下一些婦女、牛羊,原路折回,奔回古北口。在昌平城北,與前來追擊的仇鸞所部撞了個正著,明軍措手不及,倉促間不能集結,部隊大亂,爭相逃命。韃靼騎兵闖進陣中,橫衝直撞,斬殺明軍千餘人,還幾乎活捉了仇鸞,幸虧副將保護,才逃脫一命。俺答軍長驅至天壽山,然後從古北口返回。一路上,明軍都遠遠跟隨,不敢出擊,好像是在歡送一樣。
這次俺答率軍進圍北京,滋擾達八天之久。因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是庚戌年,所以這次事變史稱〃庚戌之變〃。事後,兵部尚書丁汝夔以掌管軍事失職,被斬首棄市。仇鸞則在收拾殘部回京的途中斬殺了七、八十名百姓,冒稱敵軍首級,向朝廷報捷,竟然〃功勞〃最大。他還惺惺作態,上疏請罪,說自己追敵無功,頗和世宗皇帝的脾胃,不但下詔褒獎,還加封他為太子太保,賜金幣,大加賞賜。
隨後,嘉靖皇帝以將統帥不力,撤銷了成國公朱希忠、遂安伯陳錫和太監高忠提督團營的職務,廢除團營,仍設三大營,並設立總督戎政府為指揮機構,授予仇鸞“總督京營戎政”的大印,任命他統領三大營。仇鸞向嘉靖皇帝建議,選調邊兵來保衛京師,先後調發邊兵六萬八幹名,分批入衛,與京軍一起操練,京師的防衛雖然得以加強,但是卻削弱了邊防力量。
〃庚戌之變〃,韃靼軍兵臨城下,讓嘉靖皇帝大失面子,他時常耿耿於懷,指望仇鸞能夠替他報仇,一洗恥辱。他宣諭仇鸞,讓他勤于軍務,一定要象成祖永樂時一樣,〃長驅胡虜三千里〃。為討得主子歡心,仇鸞信誓旦旦、氣壯如牛地表示:〃來年三月,大舉發兵,搗毀北虜的老巢,必定不再使皇上有北顧之憂。〃仇鸞貪生怕死,畏敵如虎,哪裡敢去打仗,他竟然又想了個辦法,派遣家奴時義結交俺答的義子脫脫,讓脫脫勸說俺答嚮明廷請求貢馬互市。因為雙方互市,和平交易,他也就不用再去北征了。俺答也想透過互市獲取利益,便向朝廷請求通市。極力主張,仇鸞正得寵,再加上嚴篙也支援他,群臣不敢提出反對意見。只有兵部員外郎楊繼盛挺身上疏,反對議和,希望朝廷發奮圖強,選將練兵,抵抗韃靼。明世宗看了楊繼盛的奏章,也有點心動,但是禁不起仇鸞的挑撥,反而貶了楊繼盛的官。嘉靖三十年(1551年)三月,明朝向韃靼開放馬市。
然而這種靠互市換來的和平維持了了還不到一年時間,俺答汗又一再率兵犯邊,互市也開不成了。仇鸞再無也法推託,只得奉命赴邊討敵。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四月,仇鸞領兵出塞,在鎮川堡(今山西大同東北)與韃靼軍相遇。一番激戰後,明軍傷亡數百,而僅斬首敵軍五名,被打得大敗,仇鸞竟然還厚著臉皮向皇帝請賞。八月,俺答進犯薊州,邊關告急,恰逢仇鸞背上生了瘡疽,臥病不起,不能出師,他又戀著大將軍印,不肯辭去官職,朝廷也沒人敢提更換大將的事。戰況越來越緊迫,兵部尚書趙錦無計可施,請求暫借仇鸞的大將軍印,代其出征。嘉靖皇帝認為兵部尚書不可輕出,讓他收還仇鸞的大將軍印信,給總兵陳時佩帶,以督師出征。當晚,趙錦來到仇鸞府第,傳旨收回大將軍印綬,仇鸞貪戀權位,又不敢抗命,交上印綬後,心中萬分懊惱,疽瘡迸裂,不久就一命嗚呼了。
仇鸞本來認嚴嵩為義父,兩人狼狽為奸。但自從受到寵信,總督京營後,權力與嚴嵩不相上下,不免傲慢起來,不把嚴嵩放在眼裡,兩人漸漸交惡。當時陸炳掌管錦衣衛,也和仇鸞爭寵,嚴、陸二人便又勾結起來,設法搬倒仇鸞。陸炳秘密查訪到仇鸞的許多奸邪之事,害怕沒有證據,沒敢上報。仇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