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想在長安老待著,從安邑趕過來就花了近一天的時間,要是明天再去找王允和皇帝,那就得後天才能回安邑,這可不行,安邑那還有個寶貝在等結果呢!
談完了話。華雄就想去找王允談談。然後直接找皇帝說事,本想就這麼應付過去,到王允面前走個過場。維持不納降的決定,可世事往往不如人意,華雄的想法雖好,卻有些小小的疏忽之處。
“既是要去,那我二人便與賢婿同去,也好為賢婿新增一些說服力,此事一切但由皇上定奪,蔡大人,我二人即可為賢婿修書與司徒大人,同去面君!”
聽到這句話,華雄在心裡大叫不妙,讓他們兩個同去,那自己還怎麼敷衍了事?這兩個人不是傻瓜,在他們面前敷衍,那就是自己言而無信,雖然影響不大,可這面子難丟啊!再說王允和自己也是互有猜忌,自己不來還好,來了卻支援王允地決定,那王允會不會改變主意就難說了。
本來是很簡單地事,敷衍王允和皇帝,維持王允地不納降!
而這樣一來就變得複雜了,在士孫瑞和蔡面前敷衍王允和皇帝,王允起疑變更決定,納降透過,那長安還亂個屁!自己還怎麼坐收漁利?
不敷衍?力主納降?那不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嘛!萬一真被自己說通了,結果也一樣。
華雄急忙說道:“這不太好吧!二位岳丈大人與小婿一道,王司徒看到這情形,對二位岳丈大人日後仕途不太好吧!”
“賢婿無須為這個擔心,朝中文武對納降之事多數力主,如今我等皆是為國著想,司徒大人與溫侯也是另有所思才會如此,絕不會因此而對我二人暗中懷恨。”
華雄眼皮狂跳不已,心中暗道:“這回真是——真不該聽趙雲的跑來!”
沒有辦法之下,華雄只能趕鴨子上架,三個人一同進宮面聖,王允和呂布也陸續趕到。
未央宮內。
王允冷著一張臉,看了華雄三人一眼,說道:“華將軍真是好興致,這納降一事,華將軍也要來與本司徒爭論一番!華將軍不是與郭李傕不和嗎?而且華將軍力誅董卓,怎麼也支援納降一事呢?”
華雄聳了聳
:“司徒大人啊!華某雖然身在安邑,但對朝中之事心的!正如華某所說,首惡董卓已死,當前事不計才是!”
正說著,大門外傳來新的聲音。
“溫侯到!”
大堂裡四個人一起看向大門,只見呂布氣勢洶洶地走入大堂,瞥眼看了華雄一眼,冷哼一聲,隨即朝王允拱手笑道:“司徒大人!”
王允還禮道:“溫侯!”
呂布又看了華雄一眼,說道:“也不知是哪些個閒人,明明躲在窩裡不理閒事,現在卻又跑來打擾,害得布與司徒大人——唉!此人真是禍害啊!”
王允會意地也看了華雄一眼,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呂布跟華雄不和,但他卻很樂意看到華雄多一個敵人,說道:“不知溫侯所指何人啊?”
華雄在一旁聽得搖搖頭,不等呂布接話。在一旁說道:“溫侯說的大概就是華某了,沒必要指桑罵槐嘛!華某呢本來也不想來管這納降之事,不過事關江山社稷,正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小事嘛!華某相信有司徒大人坐鎮,自然無須華某發表意見!不過有大事,華某身為大漢臣子。來這裡發表下意見總是應該地嘛!勞煩到二位。華某道歉便是。或者說二位不想聽華某的意見?那也行地,二位可以回家睡覺,華某一個人跟聖上說就好了!華某不會介意的!士孫大人,蔡大人,你們介意嗎?不妨我們恭送司徒大人和溫侯如何?”
士孫瑞和蔡一臉尷尬的樣子,不停地示意華雄不要再說話,聽到華雄問他們。二人都走得遠遠地裝沒聽見。
王允正要說話,這時皇帝駕到。
眾人一番見禮後,漢獻帝首先很高興地向華雄說道:“華將軍,可想煞朕也!前番與華將軍相談甚歡,自華將軍走後,朕平日實感無聊!此次華將軍回京,可得多留些時日!”
華雄回道:“皇上!末將若是有暇,自當相留!皇上。此次華某是為納降一事而來。還請皇上聽華某一言!”
漢獻帝隨即點點頭,讓華雄說話。
華雄便說道:“皇上,郭李傕主動投降。皇上實當採納。朝廷若不納降,則戰端必起,華某與郭李傕有私怨,打一仗其實無所謂,但有道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打個仗得死個十萬八萬人,何必呢?只要納降,沒有戰亂,郭李傕歸順朝廷,多好的事!華某實在想不出有什麼理由不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