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說道:“華將軍此言差矣!西涼軍隨董卓入京,在董卓之時對四方百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若是朝廷納降,則民怨沸騰,朝廷方經薰卓之亂,正是穩定人心之時,豈可因此而壞民心所向?沒錯,誠如華將軍前番所言,當前事不計,可那僅僅對個人而言,對整個西涼軍,對所有曾與董卓一條心的那些人來說,民心不能容!華將軍將董卓於城門示眾,民眾之憤足以說明一切!”
漢獻帝也不知道有沒有聽懂,見王允說完,又興致勃勃地看向華雄。
華雄說道:“司徒大人的話也有道理,不過華某斗膽說一聲啊,這民心所向呢,實在不是因人而定,而是因行為而定,華某把董卓屯地糧草發放出來,就是為了安定民心!納降西涼軍固然於民心有損,但只要朝廷廣施仁德之政,民心必然可以再凝聚起來,又不打仗,又對民心損傷不大,皇上你說是好事吧!”
“對對,好事好事!”漢獻帝連連點頭。
王允冷哼一聲,似乎再無言可說,華雄見此心中頓時有些慌張了起來,心說王允該不會就這兩下子吧!真被自己說成納降了,那可就真是自己挖坑朝裡跳!
華雄急忙問道:“司徒大人還有話說嗎?”
王允並不答話,這時呂布卻說道:“華將軍,這並不是民心地事,而是民怨,朝廷一旦納降,民怨立起,要是郭李傕再從中起個什麼亂子,這個責任,誰能擔當?”
呂布剛一說完,和王允相視一笑,沒等華雄有所回應,王允突然從懷中取出一卷很粗地布帛,將布帛展開一部分給漢獻帝和華雄等人看,只見布帛上面密密麻麻地蓋著許多血色地指模。
“皇上,臣早知朝中會有人會因一時情勢而忘卻大義,與其收一支很可能有狼子野心的軍隊,不如忍心與之一抗!皇上,這份是臣所蒐集的民怨書,臣於坊間設下此卷,凡有不贊同朝廷納降西涼軍者,皆可簽名於其上,不識字者只需打下指印,此卷長十數丈,所印者達萬人以上,更有不及得聞者不計其數!西涼軍乃董卓禍亂京中之依仗,助董卓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