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選與歷史上相同,下轄4個師,除了歷史上的那3個師(人事安排基本與歷史上相同,只有129師因為張浩調到十五軍的緣故,鄧公提前成為了該師政委。),還多了一個125師,人員主要是紅軍這幾個月裡收編的部分原馬家軍、十七路軍與東北軍官兵,但骨幹還是一千多經過長征考驗的老紅軍,師長為徐向前,副師長為肖勁光,政委為譚政。
這4個師都是整編師的建制,此外老蔣還給了第十八集團軍5個保安旅的編制(保安旅基本上是每省一個,人數未必比丙種師少,但軍餉全靠省內自籌,軍委會是不會負擔的。),八路軍的總兵力也因此超過了十五萬人,看似是乙種集團軍的編制,其實兵力比大多數的甲種集團軍更多,戰鬥力就更不用說了。。。。。。
注1:歷史上陳明仁還得冷藏一年多才能再次出山帶兵,而且還是降級使用,但是這個時空因為**高階將領被胡衛東干掉不少,出現了很多空缺,現在又正是用人之際,深知陳明仁軍事才能的老蔣便將這個桀驁不馴的傢伙送回了他的老部隊。話說老蔣對陳明仁一直是很賞識的,但是這傢伙太能得罪人了,老蔣從早到晚聽到的都是他的壞話,這才導致陳明仁老是起起落落,很難得到重用。。。。。。(未完待續。。)
p
第一百六十四章 紅軍改編(中)
江南根據地的紅軍以及長江以南各省的紅軍游擊隊則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下轄4個相當於丙種師編制的支隊,總兵力3萬餘人,無論從哪個方面相比都比歷史上初建時的新四軍更強,但由於軍領導還是歷史上那個組合,加之組建時的兵力就存在很大差距,發展空間也比歷史上小了很多,在抗戰中前期赤sè黨的三支主要武裝力量當中,新四軍的實力遠比另外兩軍弱上很多。
而中原根據地的紅三方面軍主力則改編為**第十五軍,下轄17師、42師與94師(本來是當初鎮嵩軍和十七路軍的番號,這兩支部隊不復存在後,老蔣就將這些空出的番號給了十五軍,而八路軍幾個師的番號則是得自東北軍。)這3個整編師和1個保安旅,全軍一共十萬餘人,而且武器裝備優良,官兵訓練有素並久經戰火考驗,僅論戰鬥力的話,**任何一個軍都根本無法與之相比。該部軍一級的領導人選很快就定了下來,軍長為胡衛東,副軍長為粟裕,政委為張浩,參謀長為高敬亭,四人都被授予**中將軍銜,每月還有240塊大洋的軍餉可領。。。。。。
不過,師一級的幹部卻令胡衛東有些犯愁,要知道現在的一個師可能一兩年後就會變成一個軍甚至一個集團軍,如果指揮官能力不足的話。必然會嚴重影響隊伍的發展壯大。而且之前的華北抗戰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其間也多次暴露出部分中高階軍事指揮員能力不足的弱點,雖然在艱苦的戰鬥中不斷有出sè的人才脫穎而出,但數量上卻暫時還不能滿足十五軍現在的要求,為此胡衛東四管齊下,才終於將這個問題妥善地解決。。。。。。
首先是內部調整,將一些可堪大用的人才破格提拔。以填補較高職位上的空缺,比如裝甲旅旅長鬍璉便被升調至94師擔任師長。胡衛東這樣做是因為華北抗戰時胡璉雖然多次立功,卻也暴露出他相對來說不擅進攻的弱點。而裝甲部隊天生就是用來進攻的,讓他這個守強攻弱的人來帶,怎麼看都有些不合適。而且胡璉最擅長的是野戰防禦。在土木工事的運用方面更有著獨到之處,當了裝甲兵指揮官後這個長處就根本沒機會展現出來了。再說,裝甲部隊的專業xìng是很強的,胡衛東之前讓胡璉來帶其實也只是應急而已,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裝甲部隊遲早還是要交給專業的裝甲兵指揮官來帶的。
胡璉雖然對離開威風八面的裝甲部隊有些遺憾,但能夠成為其實相當於一個軍的整編師的師長,一直都想著建功立業的他心底裡還是很高興的。而胡衛東對胡璉的再次提拔,客觀上產生了兩個效果,一是令**方面基本死了將胡璉拉回去的心。胡璉在赤sè黨一方已經做到了整編師的師長,想再拉他回去至少也得一個集團軍司令的位子,而這是老蔣不可能給的,胡璉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從此愈發死心塌地;二是令包括**將領在內的國內人才看到了赤sè黨的唯才是舉。從而大大增強了赤sè黨對他們的吸引力,而胡衛東更是毫不客氣地利用這一點對**展開了挖角,這也正是他解決十五軍人才短缺的第二個辦法。
當然,胡衛東不會蠢到去挖**的高階將領,不但幾乎沒有得手的可能,還容易觸及老蔣的逆鱗。到時候背上一個破壞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