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線的罪名可就划不來了,不過團級乃至職位更低的中低階軍官,如果只是挖那麼幾個的話,還是不妨事的,zhōng yāng軍校一年畢業那麼多人,老蔣也不會特別在意。
雖然胡衛東計劃中的那些目標僅僅是團級、甚至團級以下的中低階軍官,但由於抗戰爆發之前一大批無能的老資格佔著較高的位置,歷史上的不少**名將到現在仍未有出頭的機會,這些人就成為了胡衛東下手的主要目標。
胡衛東首先聯絡的一個,正是當初為了守信而無奈釋放的孫立人,但是此君雖然目前有些鬱郁不得志,可極好面子的他卻並不願吃回頭草,委婉地拒絕了胡衛東的邀請,胡衛東只得暫時放棄,但他卻並沒有完全死心,如果孫立人將來的命運還像歷史上那樣的話,他半年後便要陷入人生之中的最大的一次困境,到時候胡衛東還有機會。
而針對其他目標的挖角也基本都以失敗而告終,意識形態的分歧遠比胡衛東這個穿越者以為的更難忽視,而且在舊中國正統觀念的影響也實在很大,即便有胡璉這個例子擺在那裡,胡衛東也許諾給他們更好地施展才能的機會,**將領也基本上都寧可繼續當他們的團長營長,耐心等待晉升的機會。最終胡衛東只挖到了一個人,但僅僅這一個人就令胡衛東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就是歷史上充滿爭議的**名將方先覺。。。。。。
如果只考慮雙方的戰損對比,衡陽之戰無疑是歷史上抗戰期間歷次戰役中戰績最好的一次,方先覺也因此一舉成名,但在死守孤城47天,外圍的30萬友軍卻無一來援後,方先覺自認為“我們對得起國家了,但國家卻對不起我們。”,又被部下死勸,最終率部向rì軍投降,此舉究竟應該如何評價見仁見智,但方先覺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再說人民軍隊裡面也不會出現類似這種一部被圍而友軍卻見死不救的情況,所以方先覺還是很值得挖角的。而且方先覺現在不過是個小小的副團長,挖到的可能xìng相對大得多,胡衛東自然不會放過,早早地就向其伸出了橄欖枝。
注1:歷史上淮河以南的紅軍游擊隊都編入了新四軍,連帶著抗戰期間新四軍與八路軍也是以淮河為界各自發展根據地。而本書中卻因為十五軍的橫空出世,僅有長江以南的才編進新四軍,抗戰後也一樣只負責長江以南,這便令新四軍的發展受到了很大限制。(未完待續。。)
p
第一百六十五章 紅軍改編(下)
黃埔出身的方先覺應該說對老蔣還算忠心,但是或許是因為xìng格與際遇的原因,從軍十年來方先覺雖然屢立戰功,現在卻還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副團長,因此當他得知自己竟然可以成為威震天下的十五軍一個整編師的副師長併兼任一個八千餘人的主力旅的旅長後,立刻就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而第三個辦法,自然是向zhōng yāng伸手了,不過從大局出發,胡衛東要人有四個優先,一是資歷淺職務低的優先,這樣自己指揮起來要方便一些,對兄弟部隊的影響也相對較小。二是歷史上在抗戰中犧牲的優先,這些人來到十五軍後看到抗戰勝利那一天的可能xìng怎麼也得比留在原來的崗位上要大一些吧?第三自然是要在歷史上有過出sè戰績,胡衛東可清楚得很,自己被人稱譽的所謂“識人之明”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第四則是反正的舊將領優先,十五軍的政治氣氛較其他部隊寬鬆一些,來這兒受委屈的可能xìng要小一些。。。。。。
其中較為重要的有四位,一是紅軍中難得一見的軍事治政雙優的傑出人才彭雪楓;第二位則是原楊虎城麾下首席大將、歷史上在抗戰中屢立戰功的孫蔚如;第三位則是原東北軍團長、歷史上的抗戰名將呂正cāo;第四位是原紅三十二軍軍長、歷史上英年早逝的羅炳輝,軍事與政工都很擅長,在四人中資歷最深、原來的職務也最高。
此外。胡衛東本來還想將毛澤覃要回來的,但是太祖一開始出於避嫌的考慮沒有同意,直到後來毛澤民再次出國後,他才同意胡衛東的請求,將毛澤覃派回了老部隊。。。。。。
至於第四個辦法,其實還是向zhōng yāng伸手,只不過不是要有職務在身的幹部。而是在老蔣依照協議釋放的幾萬政治犯中“淘金”。這些人中很多現在不過是青年學生,zhōng yāng自然無有不允,但他們中間其實不乏後世大名鼎鼎的厲害人物。胡衛東這下可是撿到了大便宜。不過,這些政治犯中的歷史名人以文職幹部為主,胡衛東記得的歷史名將只有包森一人。但這也沒什麼,反正中原邊區zhèng f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