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戰列艦就是戰列艦,在沉沒之前“馬來亞”號戰列艦上的381mm巨炮對偷襲自己的兇手進行了報復性的還擊,僅僅一輪炮擊,就將滿載排水量超過16000噸的“格拉夫。斯佩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徹底摧毀,結果後者反倒更早地沉入了海底。。。。。。
“格拉夫。斯佩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雖然出航後沒過多久就永遠地沉入了大海,但它依然成為了德國海軍的驕傲,因為它不但出色地完成了遠洋破交的任務,而且還先後擊沉了1艘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極大地提振了德國海軍的信心。深受鼓舞和感動的小鬍子更是藉此發表演講,進一步煽動德國民眾的戰爭熱情。。。。。。
而這一戰如此慘烈的結果也令之前妄想著“禍水東引”的法國政府清醒過來,開始進行全力備戰,但這個時候,一個大事件的發生再次震驚了世界:蘇聯繼兵不血刃地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之後,又對芬蘭提出了領土要求,遭到嚴辭拒絕後更是悍然派兵對芬蘭發起了突然進攻,蘇芬戰爭由此爆發!
注1:不過由於舊式潛艇航速太慢,在海上除了預先打埋伏、根本就沒有攻擊到敵軍作戰艦艇的機會,至於潛入軍港內偷襲停泊艦船,又因為小鬍子擔心氧氣魚雷的實物被英國人得到後予以仿製,而不允許使用氧氣魚雷(也就是說,氧氣魚雷只准在即便偶爾啞火沉入海底、敵人也沒辦法打撈的深海區使用。),所以改進型氧氣魚雷的真正威力,還是到了後來水滴形潛艇形成戰鬥力後才充分體現出來。。。。。。(未完待續。。)
第五百三十八章 蘇芬戰爭(上)
ps: 感謝書友“ztz2019”的打賞和書友“玄睛”與“李老老爺子”投出的月票,繼續求推薦票^_^
芬蘭在1808年被沙皇俄國征服,成為了俄國的屬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作為俄國的對立面一直支援芬蘭的獨立鬥爭。俄國十月革命後,芬蘭政府立即於1917年12月6日宣佈獨立,雖然由於德國戰敗,德國扶持的黑森親王弗里德里希。卡爾沒有能成為芬蘭國王,但德國和芬蘭的關係一直很緊密。
而相應的,芬蘭和蘇俄以及後來的蘇聯則一直關係冷淡。1918年初,蘇俄的一些武裝人員參與了芬共所領導的武裝起義,遭到芬蘭政府的鎮壓;1919年5~6月,在外國武裝干涉蘇俄期間,芬蘭則派兵參加了尤登尼奇白軍對彼得格勒(當時還未改名為列寧格勒)的進攻;1921~1922年,數千芬蘭人參與了蘇聯卡累利阿地區的暴亂,被蘇聯視作芬蘭對該地區存有領土野心。這些歷史糾葛給兩國關係投下了陰影,芬蘭始終把蘇聯視作宿敵,而蘇聯也一直擔心芬蘭成為西方列強進攻蘇聯的跳板。
在國際形勢相對平靜的1932年,蘇芬兩國調整了相互關係,簽訂了《蘇芬互不侵犯條約》。條約規定,雙方保證互不侵犯現有邊界,避免任何指向對方的侵略行動。條約還宣佈:雙方“將始終致力於以公正的精神解決它們之間的任何性質或任何根源的爭端”。這項條約一度緩和了兩國之間的矛盾。1934年又進一步確定此協定為十年有效。但是,為了與蘇聯抗衡。西方列始終保持其在芬蘭的存在,因此蘇聯對這一條約的效力還是缺乏信心。
芬蘭獨立以後與西方各國長期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並接受了它們的軍事援助。1935~1938年,英國向芬蘭提供了價值2。11億芬蘭馬克的武器裝備;德國為芬蘭空軍援建了廣泛的機場網; 英、德兩國的軍事教官一直幫助芬蘭培訓軍官;在西方專家的支援下,芬蘭在卡累利阿地峽修建了以曼納海姆的名字命名的堅固防線。
芬蘭親近西方的動向進一步引起了自認為處在“資本主義包圍”之中的蘇聯的警惕。1939年春,蘇聯主動與芬蘭舉行秘密談判,以此試探芬蘭人對東西方陣營(這裡的東方指蘇聯)的態度。
在談判中,蘇聯代表直截了當地提出在第三國可能東犯並且經過芬蘭入侵蘇聯的情況下,蘇聯利用芬蘭領土迎擊來犯之敵的要求,並且還表示蘇聯希望獲得在芬蘭灣的某些島嶼上設防的權利。結果都被芬蘭拒絕。這令斯大林更是對這根抵在蘇聯心腹要害(從芬蘭出兵可以直接威脅到蘇聯的第二國都列寧格勒)上面的毒刺愈發難以容忍,但由於當時國際形勢對蘇聯十分不利,因而蘇聯人並沒有輕舉妄動。
直到1940年11月15日,蘇聯和納粹德國簽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條約中在兩國之間的東歐國家中劃分勢力範圍時將芬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