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諸卿會是什麼下場,用不著朕來告訴你們吧?”
“不是還有米國人提供的援助嗎?”,某個親英美派下意識地說道,話一出口就見崇仁冷冷地掃了自己一眼,頓時想起美國人的援助雖然不少,但卻都只是借而不是送,將來總要還的,就之前馬紹爾群島的“售價”來看,日本將周邊的島嶼全都賣給美國人也還不清全部的債款,而那該死的利息更是像絞索一樣勒住了日本的脖子。對此即使是日本的親英美派也是十分不滿的,只是以日本人欺軟怕硬的本性,他們之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很難鼓起跟英美為敵的勇氣,而下意識地寧可與中國死磕。。。。。。
崇仁對此雖然十分憤怒,但為了防止親英美派當中出現洩密的賣國賊,他並沒有完全說出自己心底裡的想法,而是就事論事地說道,“諸卿,西方有句古話‘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美國人的援助雖好,遲早總是要還的,還得加上利息,能夠少借一點就少借一點。”
“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以前任人宰割的中國了,即使日本與英國聯手,只要中國人一心抵抗到底,最終輸的也一定是我們。中國這樣的大國是不怕海上封鎖的,如果不能在陸地上打垮他們的五百萬解放軍,這場戰爭就會一直持續下去,很明顯即使日英陸軍聯手,也絕不可能在中國的土地上擊敗光是常備軍就有五百萬的解放軍。而現在的日本又哪兒還承受得起持久戰的消耗?”,崇仁耐心地向大臣們分析道,“英國本土離得遠,中國人奈何不了,但日本卻離中國很近,到時候中國人的怨恨勢必全都集中到我們的頭上,誠然,我們海軍的優勢能夠阻止中國人跨海登陸,可是中國空軍發展的速度大家也都看到了,他們的新式飛機可以輕易轟炸東京,而我們卻沒有任何辦法阻止,為了一個臺灣島而讓本土的無數城市化成廢墟,這個代價未免太大了!”
“不是還有中國的蔣政權嗎?他們對赤色黨可是恨不能除之而後快啊!這樣一來赤色黨就是三線作戰了,這可是兵家大忌啊!”,某位已經快二十年沒去過中國的文官問道。
這話剛一出口,某個曾經去過中國戰場的日本將領登時譏笑道,“就憑他們?只要蔣軍敢先動手,赤色黨最多一年內就可以完全統一中國,即使蔣政權獲得國外軍援,也沒有任何幫助,反倒會因為蔣軍素來沒有破壞武器彈藥的習慣,而進一步壯大解放軍的實力。”(未完待續。。)
第五百零二章 停 戰(上)
“日本現在最明智的做法,莫過於坐山觀虎鬥,無論兩國之爭的結果如何,對我們都沒有什麼壞處,甚至還有大大的好處。”,崇仁說到這裡,話鋒一轉道,“何況若真的出現意料外的良機,帝國自然也不會錯過,和平協議嘛,說白了也不過就是一張紙而已。”
胡衛東和赤色黨的領袖們也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和議簽了和沒簽畢竟不一樣,只要中國自己不出大問題,兩國之間的和平應該就可以維持下去,何況中國需要的也只是三到五年的和平時間罷了,等戰後重建和初步工業化完成,中國的國力軍力較之現在必定可以再上一個大臺階,小鬼子若真敢撕毀協議,那不過是在自尋死路而已。
因此最終雙方還是於1939年10月25日正式簽署了停戰協定,日方承認發動侵華戰爭的重大錯誤,並對中國政府和人民鄭重懺悔和道歉,同時日本政府將向中國賠償總計80億美元,分50年還清,不過其中硬通貨的比例並不大,首付不過2億美元而已,其他的均以胡衛東主持制定的《日本對華戰爭賠款解決辦法》中規定的各種替代辦法來進行償還,否則以日本政府捉衿見肘的財力,是絕對付不起的。
更重要的是,離開祖國母親環抱已近半個世紀的寶島臺灣終於迴歸了,這不但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也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雖然日本帶走了之前在臺灣工作的本國技師和那些帶有日本血統並且心向日本的臺灣人(如李登輝兄弟倆),令臺灣工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在胡衛東精挑細選的接收工作組的努力下,臺灣的工業生產還是得到了迅速恢復,而中國的整體工業實力也因此明顯增強了很多。
而對於臺灣的幾百萬受教育人口,胡衛東既要充分利用他們加快中國普及教育的程序,也要防備其中不少人深受日本奴化教育影響而對其教授的學生產生不良影響,為此胡衛東不惜從臺灣強制遷出了一半人口分散到全國各地,再從內地遷了不下五百萬人前往臺灣(為此花費自然不小,但計劃經濟的優勢再次體現了出來。現金支出加起來也不到1億美元。當然那些隱性的投入就另當別論了。),起到了明顯的稀釋效果。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