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英國人想法,這些在英國留學的中國人吃了幾年麵包,喝了不少牛奶,他們自然不再保守愚昧,如回到中國,這些人將可以按照英國樣子,改變遠東帝國。就算沒什麼改變,人總是有感情的,多年交往下來,這些人對英國抱有好感也是肯定的事情,到時候影響遠東帝國政局,讓遠東帝國在英、法、俄、普之間傾向英國,這也符合大英帝國利益。如此好事英國政府自然沒有不同意之理。
留學英國的大多數海軍將士利用這個機會從地下轉到地上,以中國軍人身份光明正大登上英國軍艦實習,還有部分將士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告別英吉利,踏上歸國旅途。
羅雨辰就是第一批歸國海軍留學人員之一。
別人因為身體原因,或者不適合海軍,半途而廢。羅雨辰卻是因為他的心已經不在軍艦,而是一心專進魚雷,不得不歸國。
英國雖然是現在世界科技中心(解放區新東西不少,但底子畢竟不能跟英國相比,而且解放區科技發展有些畸形,為了戰爭勝利,一切以軍事需要為先,除了捲菸、火柴、鋼鐵業、儀表業,其他工業很是薄弱),但想要在英國研究魚雷這種武器,經費上就不是一個留學生所能承擔的,加上讓水雷變成魚,可以自行朝敵方軍艦奔去,這在現在大多數人看來,既顯得無比荒謬,又沒有什麼實際價值。羅雨辰可以查到資料,除了水雷,其他方面等於零。這樣的環境研究魚雷,自然是困難重重。
與英國關係轉變為不那麼緊張後,楊滬生就在想讓一部分留學人員歸國。在楊滬生心目中,排在首位應該歸國的,就是羅雨辰。
羅雨辰在英國沒有研究魚雷的條件,而回到中國,政府可以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他一切幫助,而在科學技術上,畸形發展的軍事科技,這也可以給羅雨辰提供最好的幫助。
對弱小的中國海軍來說,魚雷是縮小和先進海軍強國之間差距最好武器——自然是導彈出來之前,至於依靠現在科學技術生產導彈,楊滬生對這沒有抱一點幻想。
看著側身坐在身側的羅雨辰,楊滬生微笑道:“你們在英國留學還順利嗎?聽參謀長說,你在英國為了研究魚雷,搞的是傾家蕩產,差點走投無路。如不是參謀長資助一筆經費,恐怕現在就要在英國街頭流浪了。不知是否有此事?”
羅雨辰慚愧地低下頭道:“報告首長,確有此事當時職下一時頭腦發熱,鑽了牛角尖,若不是參謀長當時可憐,恐怕職下早已埋骨異鄉,墳頭荒草都老高了。可惜職下辜負參謀長厚愛,都這麼些年了,到現在還沒有研究出這種魚雷來。”
楊滬生不以為然擺了擺手:“沒關係,這種劃時代的海戰利器不是那麼容易就研製出來的。況且你以前並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各種學科教育,研究難度可想而知。不過你的想法沒錯,給水雷安裝動力設施,讓它能自己行走,殲敵艦於大洋之上,這不光可行,而且還是將來海戰中起極為重要作用的利器。對魚雷,我和你一樣嚮往。我的觀點是,不管多難,也不管多困難,我們要創造一切條件讓咱們新中國成為第一個研製出魚雷的國家!為此,羅中尉你可是要多努力嘍!”
楊滬生用力揮了下手,加重自己的語氣,表達自己對羅中尉工作的欣賞。
一同留學的那些學員,很多人在得知羅雨辰研究自走的水雷,紛紛嘲笑他是在異想天開,屬於患了妄想症,水雷就那麼大的個,你給他裝什麼東西讓它自己游去?又有那麼大空間安裝動力裝置嗎?
按照這些見識了國外先進技術的留學生所想,船,能在水中不受風的限制,自由行駛,這完全靠的是蒸汽機。給水雷裝個蒸汽機?水雷突突突冒著煙朝前衝去就算水雷有那麼大空間安裝蒸汽機,並且圓滾滾的水雷不會翻個個,讓煙囪頭朝下載進水裡,那麼明顯的目標,就算是沒有月光的晚上,敵方軍艦也能看到冒著煙衝過來的水雷,並且有足夠時間躲避開。
冷嘲熱諷聽多了,羅雨辰雖然還在繼續鑽研他的魚雷,可對魚雷是否真的能研製出來,就算研製出來,是否能裝備海軍,他也是心裡沒什麼底的。現在楊滬生將他的工作提到如此高地位,羅雨辰很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楊滬生支著下巴沉思會兒,說道:“有了魚雷,我們可以製造出一批魚雷快艇出來,讓這些魚雷快艇攜帶魚雷攻擊敵方大型軍艦,不過就算擁有世界第一的魚雷快艇編隊,這樣的海軍也只能是近海防禦性海軍。真正發揮魚雷作用的是潛艇一艘潛艇攜帶二十來具魚雷,從水下對敵方軍艦、運輸艦、商輪、貨輪進行出其不意的打擊,幾艘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