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二)班到這裡來,以我為基準,依次向後排列,自動對齊”
下面各班的教官聽到程明海指示,急忙跑到前面大聲喊了起來,與教官高昂的嗓子比起來,那些學生就顯得反應遲鈍,動作緩慢了,一通嘈雜過後,那些學生在聲嘶力竭的教官幫助下,總算站好了。程明海跳下了桌子,從右邊走到左邊,又從前面走到後面,兜了一圈走回起點,站在隊伍前面。
“大家看看自己現在是什麼樣子?!無非三百人,卻連個隊也站不好,你們是男人,是所謂的社會精英,祖國未來就掌握在你們手裡,可你們現在看看自己,才走多少路就一個個無精打采、蓬頭垢面、衣裝不整、目光呆滯、站立不穩,還有比你們更狼狽的嗎?難道這就是你們心目中男子漢的形象?這就是祖國未來接班人的光輝形象嗎?!我聽說在來的路上還有男生跟女孩子一樣哭哭啼啼,掉隊居然掉到最後面和體弱的女生一起烏龜一樣爬行,人家女孩子走不動路,動不動就掉眼淚,喊著要回家這完全可以理解,誰叫她們是女人,女人天生就不善於吃苦,嬌氣是天經地義的!可你們是男人!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漢!怎麼可以跟那些女人看齊?難道你們不知道男兒流血不流淚嗎?我並不想指責誰,只是有些同學的所作所為讓人無法忍受。哭,這是作為男人最大的恥辱、是不可原諒的!光有聰明的頭腦,沒有強壯的身體、堅定的意志,這也是一種殘疾,靠這種人如何可以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
程明海出奇地憤怒了,看著面前這些學生一字一頓咆哮著。倒豎眉頭的程明海,刀削一般臉上因為過於嚴肅,讓人覺得面頰在微微顫抖。
下面的學生被程明海訓的抬不起頭來,長這麼大,還沒有誰用這種語氣說過他們。而聽著程明海咆哮,站在後面的曹豐達臉也漲成了豬肝色,雖然說的是學生,可這些學生是學校教育出來的,上尉參謀如此不留情面痛加訓斥,等於在說學校教育不當,這令曹豐達尷尬不已,恨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當然,要是張校長現在在這裡,曹豐達他會感覺好受許多。
“我知道各位在學業上都是一等一人才,通曉中國五千年曆史,大家應該知道我中國人為何又稱為漢人、唐人?漢人唐人之稱始自漢唐盛世,漢朝初始,北方匈奴乃我中國之大患,雖人數不及漢之大縣,然匈奴全民皆兵,全軍皆騎,草原生活另他們自幼接受騎射訓練,以牛羊為食使其身體健壯,他們生活紀律嚴格,性格好勇尚武,北方草原惡劣的氣候又使他們吃苦耐勞,雖然我不想誇獎什麼人,更不想讚揚敵人,但作為一名軍人,對匈奴我還是要不由得發自內心稱讚一下他們,作為軍人,他們是值得令人尊敬的。漢高祖七年平城之役,漢高祖劉邦統率經歷過楚漢戰爭的三十萬充滿光榮與驕傲的勝利之師與冒頓統領三十萬匈奴騎兵遭遇,被匈奴騎兵圍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若非劉邦使人暗中賄賂冒頓的夫人閼氏,使冒頓解開包圍圈一角,世上早以不存在什麼大漢子孫了。經歷平城之敗,歷代漢朝皇帝臥薪嚐膽,一方面以和親政策,避免過早與匈奴主力決戰,一方面利用和親爭取到相對和平的時間,大力發展經濟,加強馬政與軍事建設,積極進行建立騎兵戰略兵團的準備工作。從高祖開始,經歷惠帝、文帝、景帝,到漢武帝時,漢軍在騎兵、戰馬、財力方面的儲備相當雄厚,建立起騎兵戰略大兵團,遂於元光四年開始,對匈奴展開了以騎制騎,用一次次進攻戰役對不斷擾邊的匈奴發起決定性的反擊戰。四十年裡,漢軍共與匈奴進行過十四次大規模戰役。馬邑伏擊戰、上谷之戰、雁門之戰、收復河南地之戰、襲擊匈奴右部之戰、襲擊單于本部之戰、奪取河西之戰、進擊漠北之戰舉世聞名的匈奴騎兵在歷次戰役中被漢軍大量殲滅,漢軍中湧現出如衛青、霍去病、李廣、張騫這樣青史留名的名將,使百多年肆虐邊塞的匈奴騎兵再也無力向中原發動大規模入侵,至此才有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將絲綢、鐵器、黃白金遠輸到大宛、安息,一直到羅馬,令我大漢威名遠揚於世界。
隋唐建國之初,對我中國威脅最大的是北方突厥,隋朝時,突厥乃西破厭噠,東走契骨,威服塞外諸國;其地東自遼海以西,西至西海萬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屬焉之控弦百萬大國。隋末唐初突厥政權認為中原群雄割據,可以分封北方各豪強為可汗,從他們那邊取得大量金帛子女,不願意一個統一的中國出現在他們南面,於是對開展統一戰爭的唐朝,突厥連年侵擾,掠奪關中人口財物,突厥對被掠之人有如豕犬,在突厥威脅下,邊疆百姓生不如死。自從李世民即位後,貞觀元年,太宗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