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多的眼球,作為功勞,陸戰隊裡面不少人會爭的頭破血流,程明海雖然爭不過人家,但他的影響力卻不是任何人可以忽略的。
回到陸軍的程明海發現幾年不見,陸軍成立了大批裝甲旅:正如中國人所擅長的,當看到什麼事情有那麼丁點用處後,中國人很喜歡將這類事情發揚光大,看到種棉花收益好,所有的麥地全成了棉田,看到經商有“錢”途,四億國人四億商,老闆、經理比街道上亂竄的狗還多。看到煤炭利潤很高,全民又都去挖煤,結果神州大地到處都是窟窿,一不留神就掉了下去。在軍事上同樣如此。
擁有了大量裝甲部隊,自然也就需要專門的管理機構,這也是程明海回到陸軍後,馬上去了遠征軍戰車裝備部當副部長的緣由。
作為戰車營長出身的程明海,他對出現這種局面當然是歡欣鼓舞,認為戰車的春天到來了。可是下到基層一看,事情遠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樣,所謂的裝甲旅,不過是將一些戰車營搜刮到一起,給他一個旅的番號而已,至於部隊訓練,還是將戰車打散了用來作為輔助步兵進攻。
很明顯,軍方上層領導頭腦中還沒擺脫那種認為戰車速度慢、行程短、機械效能不可靠、防護力不強(不管是陸軍還是海軍陸戰隊的戰車,都無法抵擋同盟國37毫米以上口徑火炮射擊)、火力太弱、通訊保障不暢的觀點。按照軍方上層領導觀點,戰車部隊不過是用來和步兵同步展開,或者幫助步兵突破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