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貨運量 合計 招商 太古 怡和 日清 其他
1934 噸 116657 14532 10267 1923 89935
% 100 12。5 8。8 1。6 77。1
1936 噸 194316 36034 25321 17341 115620
% 100 18。5 13。1 8。9 59。5
表中“其他”一欄,即包括民生和捷江兩家公司,這是川江下段投入運力最多的兩家。當1935年民生公司收購了捷江的大部分船隻後,則主要是民生公司所佔的額份。到1936年,在川江宜渝段,太古、治和、日清3家運量的總和只不過佔總數的45。5%,而民生公司則佔一半以上。這說明民生公司的絕對優勢是無可爭議的。四是民生公司建立起遍及川江的經營網。在川江上至敘府下迄宜昌,旁及支流的嘉定、合川、鄧井關,當時凡能透過輪船的地方,都有民生公司的船隻航行。而且在某些航線上還享有專營特權,其他公司不得染指。民生公司在川江經營的航線,計有短途線4條,即渝合、渝涪、渝萬、滬(縣)鄧(井關);長途線3條,即渝敘、渝嘉、渝宜。民生公司於敘府、宜昌設分公司,萬縣、滬縣、涪陵設辦事處,奉節、江津、嘉定設代辦處;在重慶、長壽、涪陵、萬縣、宜昌、江津、淞溉、合江、滬縣、敘府、土淪、白廟子、合川、北碚等處設有碼頭躉船,從而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經營網,其機構之健全,碼頭裝置之密集完備,即使是4大公司也遠不能及。五是民生公司船舶裝置良好,技術先進。民生公司的前期,船舶增加是以收購其他公司的殘舊簡陋船隻為主,是數量上的增多。自從1933年改建了萬流輪(民權)後,使之成為川江上最大的一條船,便在數量增加的同時,也逐步地改變了船舶技術裝置落後狀態,開始建立起一支數質俱優的新型船隊。1936年底,民生公司先後新建適合於不同航線的大小輪船14艘,改建3艘,其中千噸以上和接近千噸的8艘,500噸左右的9艘,成為船隊的骨幹,形成公司在船舶裝置和技術上的優勢。六是民生公司具有獨立的船舶維修能力。民生公司設有自己的民生機器廠,除大型輪船的建造需要依賴外力外,公司船舶的施救維修,配件,技術改造和小型船舶的製造,約有一半左右為民生機器廠擔負。既為公司提供了價廉、及時的修理服務,也免受外力挾制,這對於保持船舶完好的技不狀態,提高船舶營運率,以及促進船舶技術的全面進步都有很大的好處。這些條件,任何公司都不具備。
如此,民生公司對川江的壟斷、迅猛發展也就不足為奇。
船王盧作孚第11章 水上狼煙
第11章 水上狼煙
臨危受命,出任交通部次長。宜昌大撤退,被喻為“中國實業上的頓
刻爾克”
1937年夏,國民政府選派幾位實業界人物去歐洲考察,盧作孚是其中之一。他安排完建設廳的工作,制訂了民生公司的新規劃,經南京到上海,準備從上海啟程去歐洲。
這時,從東北傳來了舉世震驚的訊息:盧溝橋事變爆發了。
1937年7月7日凌晨,日本關東軍向駐守在北平的宛平縣城29路軍不宣而戰,抗日戰爭爆發
仲夏的上海,抗日的熱情如同火山爆發。大街小巷,車站碼頭,到處都是抗日的呼聲。盧作孚徹夜難眠,輾轉反側,值此民族和國家危難之際,作為炎黃子孫,豈能安眠?他毅然放棄了去歐洲考察的計劃,準備投身抗戰。
面對戰爭,盧作孚清醒地意識到:“國家對外戰爭開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務也就開始了。”
這時,盧作孚突然收到一封南京來電——國民政府邀請他前往南京幫助草擬抗日戰爭總動員計劃。盧作孚毫不猶豫地趕到南京。到達的當天,他即電示民生公司全體職工:“民生公司應該首先動員起來參加戰爭!”
7月20日,盧作孚正在草擬動員計劃,忽又收到一封急電,電報是從北碚發來的,內容令盧作孚焦急不已:母親突發腦溢血,昏迷不醒。
秘書問他是否訂回鄉的船票。
盧作孚表情嚴肅而又痛苦地搖搖頭。
草擬總動員的計劃正在他的指導下緊張進行,離不開他。國難當頭,匹夫有責,自己豈能在此時離開。自古忠孝難兩全!
他留了下來,又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