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3 / 4)

不由想起漢口報關行的英國職員傲慢的神態、國際博覽會上洋人們藐視的目光、素日與洋商銀行打交道時遭到的冷遇和白眼

面對這些壓力和刺激,他暗下決心:一定好好辦個銀行給他們看看!

當時的中國,經濟命脈被帝國主義列強所控制。帝國主義列強借款給中國政府,並在中國開設銀行,壟斷了中國的金融和財政。那時中國金融業最發達的地區上海是帝國主義銀行的天下。其中尤以英國滙豐銀行勢力為大。

外商銀行透過對中國錢莊的操縱利用,以達到其控制中國金融的目的。洋商銀行只收錢莊的莊票,不收銀行的本票。外國銀行還向錢莊提供貸款,錢莊的莊票可以在市場上流通,銀行票據也要委託錢莊代理交換。因此,錢莊成為國內商業金融的樞紐。國內官辦銀行或資本雄厚的銀行,尚可有一定活動餘地,必要時可以用租界上的地主官契道契作抵押,向外商銀行借款。一般銀行則無此條件,甚至於想在外灘租界內的洋商銀行開立一個戶頭,都相當不易。當時外商銀行的買辦,傲慢得很,憑藉手中握有道契,可以用作借款,有財力為銀行墊支款項,與官府、洋人都有往來,左右逢源,成為“上等華人”。

而陳光甫當時財薄力微,根基尚淺,社會聲望還不算高,在當時上海金融界的地位,還不及一個洋商買辦。上海銀行開業之初,不但沒有官辦銀行或資本雄厚的銀行可作押借款的道契,也未取得像錢莊那樣與洋商銀行進行業務往來的資格。

審時度勢,上海銀行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在外商銀行與錢莊及國內大銀行之間的夾縫中尋求生路。

當時由於國內政局不穩,變故頻繁,內地的官僚、士紳等有錢人,多把資財轉到上海,存入租界內的洋商銀行,憑藉外國銀行在租界內享有的特殊權利,尋求對財產的安全保障。同時,一般中產者及廣大百姓,尚有許多閒散資金。陳光甫對於這些情況早已瞭如指掌。因而,他拿定主意,想透過大量吸收儲蓄存款的辦法,迅速擴大銀行資本,開拓出一條可供通行的路。

為此,光甫明確提出“服務社會”、“輔助工商實業,抵制國際經濟侵略”的口號。他把這一戰略性口號,作為上海銀行的經營方針,並作為行訓,要求全體行員必須遵守。

陳光甫提出“服務社會”這一舉措,受到各界人士的稱讚。

上海銀行在業務方面,透過莊得之和陳光甫的社會關係,徵得一定數額的存款。同時開展往來存款業務。

上行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特別注重小額儲蓄存款的吸收。當時錢莊對於小額存款持輕視態度,根本瞧不上眼。特別是對於銀元存款,一般不付給利息。陳光甫則有金融企業家的獨特見解。他認為,當時銀兩與銀元並用的局面應該改變,也終將改變,因為貨幣的混亂,對工商金融業造成許多不便。他看到銀元的使用範圍必將日漸擴大,而小額儲蓄又有比大額存款更加穩定的特點。因此,陳光甫力倡銀行開辦小額存款,不嫌麻煩,務求廣為開展。這在當時的金融界是少有的。

緊接著,陳光甫又提出一元錢即可開戶的規定,這在當時金融界可以說是一花獨放。

此舉引起了各界的不同反響。一般平民從心裡歡迎上行這一舉動,欣賞它大眾化的特點。但金融界中也有人對上行此舉不以為然,並且故意難為陳光甫。據有關資料記載,有這樣一件事,頗能說明此舉的影響。

有一天,上行來了一位不速之客。這位紳士懷揣一百塊銀元。趾高氣揚地聲稱要開立一百個戶頭。

銀行的僱員們熱情地接待了他,不厭其煩地為他填寫儲蓄存單。僱員們熱情與彬彬有禮的行為,使這位紳士心悅誠服。

上海銀行“一元開戶”的舉動,初時雖曾遭人諷刺,後來卻備受歡迎。

不斷創新

“凡私人所有的工業、金融機關、大企業等等,請牢牢地記著‘我是來服務的’這句話。否則,它們的滅亡,無論如何是逃避不了的。”

此時已是十八年後,陳光甫正在辦公室裡看報,無意中從一本美國雜誌上看到這段話。他興奮不已,沒有想到,自己倡導的“服務社會”的銀行宗旨,會從太平洋彼岸獲得新的印證。這是在不同國度,由互不相識的人各自的從業經歷中得出的共同認識。

三十年代初期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中國的金融界,已經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陳光甫“服務社會”的業務新舉措是多方面的,每項新舉措都體現著他的勇猛創新精神。

在他的倡導下,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