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4)

陳光甫用他銳利的目光,發現了銀行之林中尚閒置著的大片隙地。這隙地雖然遍是榛莽,但只要肯於開掘,不避艱辛,定然會有一條通途出現在腳下。

陳光甫的獨到見解和透闢分析,特別是他創業的膽識和披荊斬棘的勇氣,使二位摯友深深佩服。於是,三人同心協力,積極著手籌備起來。

一九一五年六月二日,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正式開業。該行開業之前,於四月十七日召開創立會,也就是首次股東會。股東共有七人,出席創立會的僅有四人。陳光甫當然是必到者。另外三人是莊得之、李馥蓀、王曉籟。未能到會的三位股東,分別由李馥蓀和王曉籟二人代表。李馥蓀當時任浙江實業銀行上海分行經理,王曉籟是浙江蕭山通惠公紗廠上海辦事處主任。

會上選出七名董事,也就是僅有的全部七名股東。董事會推舉莊得之為董事長,推舉陳光甫為總經理。

莊得之,名錄,江蘇省武進人,清末洋務派官僚、中國通商銀行創辦人盛宣懷的遠房親戚。曾經在張之洞、李鴻章手下籌辦軍需,有候補道臺的名銜。滬寧鐵路籌建時,他曾參與其事。一九一二年起,擔任中國紅十字會理事長。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十年間,他先在位於上海的專門從事軍火經營的奧地利信義洋行當買辦,該行後來與德國的禮和洋行合併,他繼續以買辦身分供職。大戰爆發後,該洋行停業了。

有這樣一位合作者,對於陳光甫實現開辦銀行的理想,是十分重要的。在首次股東會上,議定該銀行開辦時的資本額為十萬元,莊得之當即認股二萬二千五百。陳光甫財力單薄,僅認股五千元,其中有一部分還是莊得之墊支的。陳光甫與莊得之是經李馥蓀介紹才相識的,初相識即能真誠合作,而且並肩聯手敬業多年,實為可貴。僅以十萬元的資本開業的這家銀行,其資本額是當時上海各家銀行中最少的。那一年,其他銀行中的洋商銀行與中國官辦銀行的資本,自不必拿出比較。新成立的商業銀行中,資本最多的是擁有一百九十萬元的鹽業銀行,資本最少的中華商業儲蓄銀行,也擁有二十五萬元。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眾行之中起步最低,難望各行項背。它的資本額甚至不及幾個有名的錢莊。

當時,人們把這家銀行叫做“小小銀行”,或者叫做“小上海銀行”。大上海中的小銀行,倒也名實相當。然而,當年身處海外的一位偉人,卻在這家小小銀行誕生之初給予格外的關注。

一天,一個職員進來說:“經理,有人要見您。”

陳光甫正忙得不可開交,頭也沒抬說:“請他進來吧。”

一位衣冠楚楚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陳光甫抬頭一看,不覺一愣,驚訝地喊道:“是你,老朋友!”

來人名叫孔祥熙。他與陳光甫相識十餘年了。當年,陳光甫在美國參與博覽會工作時,孔祥熙正在美國俄亥俄州的歐柏林學院就讀,曾利用暑假時間前去聖保羅參觀博覽會,因而與陳光甫相識。同是身處異鄉的年輕人,兩人談得很投機,從而結下交情。

孔祥熙滿面春風地握著陳光甫的手說:

“我今日是受人之託而來。”

“您受何人差遣?有何公幹?”

“中山先生委託我,給小上海銀行送來一萬元股金。”

陳光甫聞聽深受感動,他感謝中山先生在他處境艱難的創業初期,給予他的理解與支援。而這種理解和支援的寶貴,其價值決不是用錢數可以衡定的。

光甫怎能不受感動。此時,中山先生正在一衣帶水的東瀛,組織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鬥爭。他在百忙之中還能想到自己這個小人物,是何等難能可貴!

“孔兄,你近來可好?”

“我早已成家,妻子是宋靄齡。今年初中山先生與內妹宋慶齡也結為眷屬。”

陳光甫高興地說:

“恭喜!恭喜!如今孔兄已與先生是姻親了。”

隨著中山先生的慷慨投股而來的,還有宋慶齡、宋子文等宋家姐弟的母親倪桂珍投來的五千元股金。

巧妙的經營藝術

徐徐的夜風,吹拂著面頰。星光之下的西子湖,那平平展展的水面,沒有一點波瀾。這與陳光甫的心情形成鮮明的反差,此時他正心潮起伏。他倘祥湖濱,身影映在湖中,與湖中的山光樹影一樣,都是朦朦朧朧、模模糊糊的。人聲靜寂,這世界好像就剩下他和伴著他的西子湖了。他想起了白天遇到的外商銀行的一位要員,竟斷然說,中國的銀行是不會辦好的。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陳光甫的心,使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