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美國總統,下至美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都表示支援巴基斯坦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的態度,並強調美國政府將使用一切手段把兇手緝拿歸案。美國政府繼續向巴基斯坦派出特工人員,並從本土調集47名、從新加坡抽調了3名聯邦調查局的特工人員。
然而,就在這一天,卡拉奇街頭槍聲再起,53人死於非命。剛剛從新加坡出訪歸來的貝·布托總理急匆匆地趕到卡拉奇。她顯然被這接二連三的恐怖活動激怒了,說她不願見總督和首席部長,也用不著他們去機場迎接,她要把“所有這些人都統統換掉”。
在卡拉奇,貝·布托與駐軍的軍長萊拉薩博中將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希望軍方能出面幫助收拾局面。但與執政的人民黨結盟的居內久派穆斯林聯盟則認為,此舉容易使人產生在美國人被殺後,政府顯得軟弱無能的印象、貝·布托在與手下長時間的磋商後,決定暫時繼續留任阿布杜拉·沙阿為信德省首席部長;同時親自去醫院看望受傷的兒童,並保證政府將繼續承擔一切醫療費用;貝·布托還允諾政府將考慮發放更多的持用槍支許可證,以保證人們更有效地保衛自己。
然而,事態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3月11日,在卡拉奇東區的一座什葉派清真寺發生爆炸和槍擊事件,17人飲彈身亡。同一天該市其它地區還有另外4人死於恐怖活動。
面對卡拉奇市層出不窮的恐怖活動,貝·布托擔心這座全國最大的工業城市會全面爆發教派和種族戰爭。她發誓說,必要時將在卡拉奇“毫不留情地”打擊恐怖活動。“誰也不應利用目前這種局勢。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努力維護秩序與和平。”貝·布托在卡拉奇同政府官員進行長時間磋商後說:“教派勢力、種族勢力和販毒集團糾合在一起,在這座城市制造恐怖和騷亂活動。恐怖分子想嚇跑外國投資者,但是我的政府將不為他們所左右,將要鎮壓他們。”
1995年僅3月6—13日一個星期內,卡拉奇就有120人被殺,價值數百萬的財產被損壞,犯罪場所越來越多,謀殺的範圍也在不斷地擴大,已由普通的下層百姓轉至中上層人士和外國人。美國、日本公司正欲將其駐卡拉奇的辦事處人員及家屬撤出。一些歐洲國家的大使館已制定了將本國公民緊急撤出的計劃。一位西方金融家感慨道:“這裡簡直成了戰場,沒有人知道誰把誰殺了,誰會成為下一個攻擊目標。在這兒做生意太難了。”
5月18日,警察在市內萊茲瓦區進行搜查時,遭到一夥不明身份的持槍分子的襲擊,雙方交火造成至少12人死亡,28人受傷。當天,持槍分子還在市內其它地方襲擊平民和警察,並使用了手榴彈、火簡簡等武器。警察逮捕了約300名可疑分子,並收繳了大量武器。
5月22日,卡拉奇市最有影響的黨派全國移民運動(阿爾塔夫派)為在暴力衝突中喪生的5名該組織成員舉行哀悼活動。但在這次“和平哀悼日”的活動中,卡拉奇的暴力事件再次升級,至少有21人在各區發生的暴力事件中喪生,60多輛汽車被燒燬。武裝分子還使用了導彈和穿甲彈襲擊警察和治安部隊,致使卡拉奇市交通癱瘓,政府機關、商店、辦公室、工廠和學校被迫關門,股市交易受阻,港口無法正常運轉。
5月23日,又有10多人在市內不同街區被打死,20多人被打傷,許多車輛被燒燬。
當地輿論認為,這一系列暴力事件與全國移民運動在該市組織罷工活動有關。由於全國移民運動與政府進行對話的要求被拒絕,從6月2日開始,全國移民運動在卡拉奇組織大規模的反政府抗議活動,又掀起一股新的暴力活動的浪潮。從6月23日起到6月27日的5天時間裡,至少有92人在槍林彈雨中喪生,其中包括數名兒童。全國移民運動阿爾塔夫派流亡國外的領袖侯賽因·阿爾塔夫6月26日在倫敦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全國移民運動阿爾塔夫派將在今後每月的星期五和星期六舉行“示威活動”。
針對愈演愈烈的卡拉奇流血衝突,巴基斯坦內政部氏巴巴爾6月26日通報國民議會,政府已決定從土耳其訂購一批裝甲運兵車,專門用於對付卡拉奇街頭出現的“恐怖主義行為”。貝·布托總理6月下旬還分別會見了陸軍參謀長阿布林·瓦希德上將和三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法魯克·汗空軍上將,在制止卡拉奇騷亂問題上得到了軍方要員們的“充分理解和有力支援”,從而加大了人民黨政府處理卡拉奇問題的迴旋餘地。
擁有1000萬人口的卡拉奇市是巴基斯坦工業和金融中心,在截止到1995年6月的一年多時間裡,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