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1 / 4)

欲主義的愛好,但沒有走禁慾主義的道路;我有很強的同情心,但很少作實現同情心的事情。 我從來就感覺到非理性力量在我的生活中的作用,我一直不根據推論來行動,在我的行動中總是有過多的感情衝動因素。我意識到自己有很強的精神力量,很大的離開周圍世界的獨立性和自由,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受到感覺和情緒的無序壓力。 按氣質來說我是戰士,但是不能把自己的鬥爭堅持到底,鬥爭被對哲學直觀的渴望所代替。我常常想,我的能力是不可能全部實現的,也不能把它徹底地予以發揮,因為我有難以克服的貴族氣質,形而上學的貴族

48

43自我認識

氣質,正如有一次已經說過的。如果我是民主派家庭出身,相信不會這麼複雜,身上會沒有那些我珍視的特點,而且我會作得更多,我的事業會更加集中和更加徹底。 如果說我有利己主義,那麼這種利己主義更多的是智力創造的利己主義,而更少的是生活享樂的利己主義,對於後者我從來都不渴求,任何時候我都不尋找幸福。為了自己的創作,我可能很激烈,在智力創造中存在這樣的因素。 知識分子、思想家——在一定意義上說是畸形的人。 我一直在保護自己的創作和憐憫人類之間進行鬥爭,需要將“我”和由於“個性”而產生的我的利己性加以區分。“我”是原初的給予,它可能做出可恨的事來,正如帕斯卡爾所說的那樣。“個性”則是本質的成就,在我的“我”中有很多東西並不是由於我而產生的,我的命運的複雜性和錯綜性就在這裡。

49

第二章孤獨。 憂鬱。 自由。 造反。 憐憫。 懷疑與精神的衝突,關於愛慾的沉思

孤 獨

孤獨——基本的題目,它的反面是交往。 異己性與交往——這在人的存在中是主要的內容,人的全部宗教生活都圍繞著它旋轉。怎樣克服異己性和疏遠性呢?

宗教不是別的,而是親近性和同源性的成果。 我從來沒有感覺自己是客觀世界的部分並在其中佔據某種地位,我是在我面前的客觀世界之外體驗我的“我”的核心的,只有在核心的外圍我才與這個世界接觸。世界(作為哲學思維的結果,我稱之為客觀的)

的非根本性是我的處世態度的深刻基礎。 從童年起我便生活在與周圍不相像的世界裡,而我又只能矛盾地參與這個周圍世界的生活。 面對世界我保護自己,保持自己的自由。 我用“個性”反對“類”。為獲得偉大與光榮、權力與勝利而進行努力,與我格格不入。從童年起我就讀了許多小說、劇本,而較少讀詩。 這隻能強化我生活於自己特殊世界的感覺。 偉大

50

63自我認識

的文學作品中的英雄使我感到比周圍的人們更為真實。 童年時我有軍官造型的木偶,我賦予它們以我喜歡的特質,這是創造神話的過程。 我很小時就讀了《戰爭與和平》,我讓那個稱作安德列的木偶不易覺察地變成了安德列。 鮑柯斯基公爵。 這樣就創造了那些很現實的實體的神話,這些實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比我的小團體的同伴們更加真實。 自己特殊世界的生活不是在想象和幻想中的唯一生活。 首先,我深信,想象是從這個世界到另一世界的突破口,但是,一般的現實感和這個不可愛的客觀實際的現實感並沒有減弱,我體驗的與其說是非現實性,不如說是客觀世界的異己性。 我不是生活在幻想狀態中,如果我的處世態度可以稱之為浪漫主義的話,那麼這種浪漫主義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不是溫柔——幻想式的,而是強硬——侵略性的,我甚至過於清醒而現實地接受周圍世界,但它對我仍是遙遠的,不能融合的。 後來,我自覺地從哲學上思考了異化的產生,人的本性的存在性的產生,並在其中看到了奴役制的根源。 我始終處於異化與外傾性的矛盾之中,我想留在自己的世界裡,而不把它拋到外面。 我感到自己的本質不是“這個世界”所產生的,也不適應“這個世界”。

我並不認為自己比紮根於這個世界的人們更好,有時則想我比他們更壞。 我痛苦地感到與環境、所有的集團、所有的學派、所有的黨派格格不入。 任何時候我也不同意把自己歸入任何類別之中。 我沒感到自己處於人的生活的一般平均狀態。 我的這種異己感(它有時給我帶來真正的災難)是由人們所有的匯聚,生活的全部存在所引起的。 我與自己也有很多異己之處。 實際上,即使當我在生活中處於

51

孤獨。 憂鬱。 自由。 造反。 憐憫。 懷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