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唐山反擊戰宣告結束,赤山會戰也到此結束。
對雙方來說,這是一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大會戰,也是東北戰火點燃之後,雙方投入兵力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大會戰。
雖然在這場會戰中,美日聯軍再次取勝,並且佔領了進攻京津地區的橋頭堡,但是在戰略上,美日聯軍錯過了攻打北京的最佳時機,而且戰鬥消耗過於巨大,難以在短期內再次發動大規模進攻。
說得直接一點,美日聯軍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卻在戰略上徹底失敗了。
在這場會戰中,美日聯軍傷亡近二十七萬人,其中僅日軍傷亡就超過二十二萬,八個日軍主力師團與六個二線師團被全殲或者徹底擊潰,美軍則有兩個主力師被全殲,三個主力師遭到重創,還有一個主力師喪失了戰鬥力,傷亡人數更是超過了五萬。受此影響,美日聯軍不得不在會戰之後進行部署調整。
僅從美軍的損失來看,這場會戰再次重新整理了紀錄。
要知道,在此之前,美軍只有一個主力師在大規模會戰中被全殲,而這次卻有兩個主力師被全殲。雖然第二騎兵師有數千名官兵撤了下去,第十山地師則保住了軍旗,但是這兩個戰鬥力強大的主力部隊短時間內很難得到恢復。
更重要的是,第一裝甲師與第三機步師遭重創,讓帕特里奇進軍北京的希望徹底落空。
相對而言,第十山地師的損失對美日聯軍進攻京津的影響還不是很大,而第二騎兵師的重建工作全速開展,在六月底就能返回戰場。不可否認的是,在京津地區作戰,第一裝甲師與第三機步師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說得更貼切一點,在第二騎兵師覆滅之後,只有第二機步師能夠取代第一裝甲師與第三機步師執行攻堅任務,而僅僅一個主力師,顯然不足以撕開中**隊設在京津外圍的戰略防線。
當然,美軍的損失還不止這一點。
在興隆縣與第十六集團軍激戰的第四步兵師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在會戰結束時,該師的減員率接近三成,裝備損失更加嚴重。事實上,第四步兵師主要是在承德北面,捍衛後勤補給線的時候遭受了較為重大的損失,在與第十六集團軍對抗的時候,因為該集團軍沒有采取積極有效的反擊戰術,第四步兵師的損失反而不大。可惜的是,第四步兵師在整場會戰中先後轉戰三條戰線,一直沒有得到休整,甚至沒有得到多少補充,所以損失的兵力與裝備均沒有得到恢復。
若論裝備損失情況,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超過了第四步兵師。
原因很簡單,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在會戰中主要執行支援任務,出動直升機為其他作戰部隊運送物資與兵員,並且在坦克會戰中擔負低空打擊任務。因為主要協助第十山地師,而該師的裝甲力量並不強大,所以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的損失非常嚴重。僅在攻打古治縣的戰鬥中,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就損失了將近三分之一的直升機,陣亡了上百名飛行員,還連帶犧牲了幾百名官兵。
萬幸的是,在人員方面,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的損失反而不是很大。
對美軍來說,最重要的是人員,而不是裝備。再說了,美國陸軍本來就在為各部隊更換作戰裝備,因此補充給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的裝備反而更加先進。
相對而言,第二機步師與第七步兵師的損失最小。
特別是第七步兵師,到會戰結束的時候,該師僅損失了不到一成的人員,裝備損失率也只有百分之十五。這與第七步兵師的作戰任務有很大的關係,在與第二機步師配合作戰的時候,該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守衛戰線,而不是發起進攻。即便在馳援遷西縣的時候,第七步兵師的進攻行動也不是很積極,不然不可能連一個新編集團軍的防線也沒能攻破。當然,第七步兵師本來就是一支不太擅長進攻的作戰部隊。
第二機步師沒有遭受多大的損失,則主要是該師沒有在主攻方向上,也沒有擔負起多麼沉重的進攻任務。這與帕特里奇的部署有直接關係,畢竟對帕特里奇來說,第二機步師一直是東北戰場上的主力部隊,在第二騎兵師覆滅之後,肯定不會讓第二機步師去冒險,也就不會讓其執行艱鉅任務。不然,在進攻盧龍縣的時候,帕特里奇就不會把第二機步師留在幾乎沒有什麼戰鬥的北面,而讓第三機步師去送死。
當然,與日軍比起來,美軍的這點損失就不算什麼了。
只不過,美軍也確實失去了繼續進攻的能力。
第一裝甲師與第三機步師至少需要一個月才能恢復元氣,而第十山地師的重建工作則遙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