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期,即便是第四步兵師與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也需要大半個月才能恢復戰鬥力。到時候再花上十天半個月組織進攻,美日聯軍最快也只能在七月中旬向北京進發。
毫無疑問,到這個時候,戰場局勢將再次發生轉變。
平心而論,在戰術層面上,東北軍的損失超過了美日聯軍。會戰結束的時候,東北軍編內的七個主力集團軍都遭到重創,即便是戰鬥任務較輕的第十六集團軍與第二十七集團軍的減員率也在三成以上,而第十五集團軍、第六十五集團軍、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二十六集團軍的減員率均超過一半,最嚴重的第六十五集團軍的減員率更是多達六成。
因為主要的新編集團軍也有較大的損失,所以對不缺兵員的中**隊來說,要想讓主力集團軍恢復戰鬥力,也得花上一個月。
事實上,中**隊面臨的問題與美日聯軍恰恰相反。
對羅耀武來說,最缺的不是兵員,而是裝備。
雖然主力集團軍與新編集團軍的減員率都非常大,但是羅耀武手裡有上百萬民兵,還動員了幾百萬準軍事人員,給部隊補充兵員不是什麼難事。
要想補充損失的裝備,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要知道,在短短几天的唐山反擊戰中,第六十五集團軍就損失了幾乎所有主戰裝備,第三十九集團軍的主戰裝備損失率超過七成,第二十七集團軍主戰裝備的損失率超過五成,就連三個新編集團軍主戰裝備的損失率都在五成左右。相對而言,只有一直守在興隆縣的第十六集團軍沒有遭受多大損失。
也就是說,幾天下來就耗光了羅耀武一個月的努力。
即便能夠獲得補給,因為第三十八集團軍的庫存已經耗光,所以至少需要一個半月,甚至兩個月,才能讓所有主力集團軍獲得足夠多的主戰裝備。
在此之前,東北軍別說發起反擊,能不能穩穩守住唐山都是個問題。
事實上,赤山會戰結束之後,羅耀武就在考慮這個問題,即有沒有需要在主力集團軍全部喪失作戰能力的情況下,繼續堅守唐山。
與羅耀武一樣,帕特里奇也在考慮這個問題。
在僅有第二機步師與第七步兵師還能繼續作戰的情況下,有需要立即進軍唐山嗎?
第一百八十二章 重新部署
第一百八十二章重新部署
對帕特里奇來說,唐山是進軍京津的跳板,重要性甚至在承德之上。
要知道,美日聯軍在前線集結了上百萬作戰部隊,即便沒有執行作戰任務,每天也要消耗數萬噸物資,僅是車輛使用的燃油,每天就在四萬噸以上。在打下天津,消除中**隊對近海航行的船隊構成的威脅之前,這些物資都只能透過公路與鐵路送往前線,最多隻能由船隻運送到秦皇島。
可以說,美日聯軍的後勤保障壓力非常大。
受此影響,在進攻京津地區的時候,美日聯軍只能集中在交通發達的南部地區,能夠用在承德方向上的兵力非常有限。
毫無疑問,這就是唐山重要性的直接體現。
問題是,中**隊沒有主動放棄唐山,畢竟唐山是拱衛京津地區的最後一道屏障,如無特殊原因,中**隊肯定不會從唐山撤退。
雖然在大規模會戰結束之後,只有第四十集團軍與幾萬民兵守在唐山,但是唐山離天津非常近,到北京也不是很遠,加上中**隊仍然控制著遵化與豐潤兩地,能夠非常便捷的支援唐山守軍。
如此一來,美日聯軍攻打唐山,一定是一場惡仗。
對此時的美日聯軍來說,再打一場大規模攻堅戰的難度非常大。
在只有第二機步師與第七步兵師擁有較為完備的戰鬥力,加上兩個日軍主力師團、以及十多個二線師的情況下,就算美日聯軍能夠掃除唐山周邊地區的障礙,攻入唐山市區,也很難迅速攻佔唐山。
帕特里奇最擔心的,就是羅耀武將唐山變成一座“死城”,在這裡與美日聯軍拼消耗。
第六十五集團軍在盧龍縣的反擊行動已經證明,羅耀武非常清楚美日聯軍的窘境,知道美日聯軍打不起消耗戰,特別是美軍不敢打消耗戰,所以帕特里奇有理由相信,在有需要的情況下,羅耀武肯定會與美日聯軍拼消耗。
這也正是羅耀武守衛北京的基本戰術,即耗光美日聯軍的作戰部隊。
受此影響,連續幾天,帕特里奇都沒有做出攻打唐山的決定,已經打下了古治縣的第二機步師也沒有繼續向西進攻。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