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是否救援義縣,以及能不能僅憑日軍守住錦州的問題上,帕特里奇卻沒有找到答案。
對帕特里奇來說,這確實是個兩難選擇。
義縣確實非常重要,關係到了錦州與阜新兩地的安危。雖然在此之前,帕特里奇已經命令第七步兵師協同一個國民警衛隊師南下,做出了救援義縣的決定。但是當中**隊挑明立場,不會立即攻打阜新的時候,他卻猶豫了。
很明顯,僅靠兩個師,難以突破第十五集團軍的防線。
要知道,在阜新會戰中,第十五集團軍的戰鬥力嚴重下滑,結果仍然在正面戰場上檔住了第七步兵師與兩個國民警衛隊師的進攻,甚至擔負起了戰略大撤退的殿後任務。已經有足夠的情報證明,第十五集團軍的戰鬥力已經恢復,獲得了不少主戰裝備。在此情況下,美軍很難迅速取得突破。
救援義縣的日軍,肯定需要投入更多兵力。
如此一來,一定會對攻打赤峰的作戰行動產生影響。更重要的是,突出部的存在,讓美軍從阜新南下的通道變得異常擁擠。隨著第十五集團軍進入醫巫閭山,就連東面的幾條公路線都受到了威脅。
很明顯,直接救援義縣的意義不會很大。
關鍵是,有沒有需要為了義縣而放棄進軍赤峰的作戰行動。
可惜的是,留給帕特里奇做決策的時間並不多。
隨著第三十九集團軍接到提前攻打錦州的命令,南面的戰事已經全面打響,羅耀武肯定會投入更多的兵力。如果不能搶在義縣失守,錦州受到威脅之前發起進攻,帕特里奇就將失去進軍赤峰的時機!
第一百四十七章 各打各的
在第三十九集團軍調整部署,準備與日軍打對攻戰的時候,帕特里奇親自聯絡了義縣與錦州的前線指揮官。
因為這兩地以日軍為主,所以前線指揮官均是日軍將領。
帕特里奇聯絡前線指揮官的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了解戰場情況,確認日軍能否堅持到美軍打下赤峰之後。
義縣的情況絲毫不容樂觀。
第三十九集團軍迂迴到南面之後,雖然有一個新編集團軍參與了迂迴行動,但是另外兩個新編集團軍都在繼續進攻。即便依照日軍指揮官提供的報告,在巷戰中沒有發現中**隊的主力部隊,可是這兩個新編集團軍的戰鬥力並不弱,擁有不少主戰準備。更重要的是,中**隊的兵力優勢非常明顯,至少有數萬民兵在配合作戰,還不少潛伏在義縣城內的游擊隊參與了戰鬥。
也就是說,連日軍指揮官對守住義縣都不抱多大希望。
依照日軍指揮官的說法,突圍是最佳選擇,而且越快越好。問題是,在沒有接應部隊的情況下,日軍很難從義縣突圍。要知道,到三日夜間,中**隊已經攻入城區,戰場局面非常混亂,日軍根本沒有可能組織起有效的突圍行動。因為義縣已經被中**隊包圍,所以就算分散突圍也不大可能。
相對而言,錦州的情況要好得多。
北上的三個日軍師團都是主力師團,兵力規模都在一萬五千人以上,擁有不少的主戰裝備,戰鬥力與第三十九集團軍不相上下,即便打對攻戰也不會吃虧。更重要的是,義縣遭到攻擊後,日軍已經全面進入戰鬥狀態,駐紮在錦州的十二個日軍師團正在進入陣地,加上留守錦州的三個美軍國民警衛隊師,該地區的美日聯軍多達十五個師團,兵力超過二十萬,完全有能力死守錦州。
依照錦州日軍指揮官的說法,就算義縣失守,也能在錦州守上一個月。
這就是帕特里奇想要得到的答案。
只要日軍能在錦州堅守一個月,並且牽制住大批中**隊的主力部隊,美軍就能在此期間打下赤峰。只要能夠佔領赤峰,就算中**隊佔領了錦州,因為後勤補給線受到威脅,也得乖乖撤回去。
搞清楚這一點之後,帕特里奇立即對部署做出調整。
第一道命令不是給美軍的,而是給正在北上救援義縣的三個日軍主力師團。依照帕特里奇的命令,這三個日軍主力師團將由攻轉守,在義縣南面的七里河構築防線,全力抵擋南下進攻的第三十九集團軍。
必需承認,在作戰決策上,帕特里奇很有自知之明。
打了這麼久,帕特里奇非常清楚東北軍各主力部隊的狀況。論進攻能力,如果不考慮空中支援的話,第三十九集團軍甚至超過了美軍的第二騎兵師,是貨真價實的王牌部隊。因為美日聯軍的空中優勢無法發揮出來,甚至等於沒有,所以與第三十九集團軍打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