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義;右上角的坎即四條陰爻夾一條陽爻代表水、秋、南、禮;左下角的離即兩條陽爻夾兩條陰爻代表火、冬、北、智,整體圖案意味著一切都在一個無限的範圍內。
國徽公佈於一九七零年七月,國徽中央為一朵盛開的木槿花,木槿花的底色白色象徵著和平與純潔,黃色象徵著繁榮與昌盛,花朵的中央被一幅紅藍陰陽圖代替,它不僅是韓國文化的一個傳統象徵,而且在此代表著國家行政與大自然規律的和諧。一條白色飾帶環繞著木槿花,飾帶上縫著國名“大韓民國”四字,此特點與朝鮮的國徽設計相同。
韓國的國歌是《愛國歌》韓國最早創立的民間報刊《獨立新聞》曾於一八九六年時刊登了多版本的愛國歌歌詞,但當時“愛國歌”的旋律還未確定,後在大韓帝國時期,愛國歌的旋律被定為軍隊曲,稱大韓帝國愛國歌,一九零二年再經修改後大韓帝國愛國歌,被使用於國家的重要慶典上,大韓民國創立前愛國歌一直是依照蘇格蘭民謠“Auld Lang Syne” (中國稱《友誼地久天長》的旋律而演唱的,但作曲家安益泰深感不適合拿其它國家的名謠旋律來作自己國家的國歌曲,於是在一九三五年重新創作了國歌曲,立刻被當時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所採用,但直到一九四五年大韓民國成立前,國歌仍是以“Auld Lang Syne”版本為主。
韓幣的基本單位是韓元,木槿花是韓國的國花,花開時節,木槿樹枝會生出許多花苞, 一朵花凋落後,其它的花苞會連續不斷地開,開得春意盎然,春光燦爛,因此韓國人也叫它“無窮花”
第529章 最是動人
韓國主要為朝鮮民族,屬蒙古人種東亞型別,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通用朝鮮語,語系未定,在朝鮮歷史上,世宗大王以前朝鮮人是沒有文字的,一直使用中國的漢字,一四四六年世宗大王創造了諺文(訓民正音)即現在的朝鮮語,是一種拼音文字。但朝鮮文並未取代漢文的地位,其大規模使用是在大韓帝國時期,而作為官方文字則是一九四八年建國以後。現在韓國的語言中百分之十左右是朝鮮語固有詞,百分之六十九左右是漢語的變音,還有百分之十是英語的變音,剩下的則是其他語言的變音,現在的韓國語與朝鮮語略有不同,因為戰後朝鮮半島南北長期分裂,使得北南語言也出現略微差異。
考古研究發現,在數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上已有原始人類居住,朝鮮半島的舊石器時代始於公元前五十萬年,公元前十世紀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到了公元前四世紀進入鐵器時代,傳說公元前二三三三年(相當於中國堯帝時)天帝庶子桓雄下凡現在的朝鮮半島,其子檀君建立朝鮮國,定都平壤,史稱“檀君朝鮮”“檀君朝鮮”雖然被當今韓國的教科書認為是其最早的國家,並稱之為“古朝鮮”但並未得到史料和考古證實,事實上,檀君神話最早是在十三世紀的《三國遺事》中出現,近現代才逐漸被認為是韓國起源,並不能看作是信史。
大約公元前三到二世紀存在的辰國被認為是三韓(辰韓,馬韓,弁韓)的前身,可能是朝鮮民族最早建立的國家,其都城可能在漢江之南,辰國被認為是像三韓一樣的聯邦制的國家,從辰國能與衛滿朝鮮抗衡並能派特使到漢朝的角度上看,辰國應存在穩定的中央集權,三韓中的辰韓沿用了辰國的名字,馬韓曾宣稱自己是辰國之王。
西周滅商之後,商朝遺臣箕子到朝鮮半島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公元前三世紀末,朝鮮歷史上第一次有所記載,在中國漢朝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的著作《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君,並得到周朝的承認而成為諸侯,史稱“箕子朝鮮”根據朝鮮史書《三國遺事》所載,檀君的後人在箕子來到朝鮮之後,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形成衝突,這些人後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箕子朝鮮在公元前二世紀才被衛滿朝鮮取代,箕子朝鮮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前被認為是韓國曆史上最早的國家。
漢初,燕王盧綰叛漢後逃至匈奴,其部將燕國將軍衛滿率千餘人進入朝鮮,併成為箕子朝鮮的宮相,於公元前一九四年在平壤一帶推翻了箕子朝鮮的政權。這是朝鮮歷史上第二個王朝,稱衛滿朝鮮,公元前一零八年,漢武帝派兵消滅了衛滿朝鮮,並設立了樂浪郡、真番郡、臨屯郡、玄菟郡,史稱“漢四郡”漢四郡和三韓,這一時期鐵器被廣泛生產和運用,使得更加堅硬和銳利的武器與農業工具成為現實,加快了政治上的統一和權力與財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