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就他能猜想到的幾個可能中,沒有一個是他希望看到的。
歸根到底一句話,面對諸葛亮的攻勢,他已經沒有多少優勢。他唯一的優勢大概就是身體比諸葛亮好,如果能多拖延一段時間,也許諸葛亮哪天就突然支援不住,一命嗚呼了。
這樣的話,他還有一線生機。
法邈隨軍出征,此刻看到李嚴灰敗的面容,大致猜到了他的心情。
“大將軍,何必如此苦惱。”
“伯遠,我焉能不苦惱啊。”李嚴長嘆一聲:“今曰出長安,焉知他曰還有命回長安?”
“大將軍手握重兵,遠有車騎將軍聲援,近有衛將軍為犄角,面對的司馬懿也不過是區區三四萬之眾,何懼之有?”法邈不緊不慢的說道:“再者,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只要陛下沒有到前線,前線是戰是和,還不是大將軍一句話?”
“可是長安”
“長安現在還有什麼可留戀的?”法邈打斷了李嚴:“丞相要遷都長安,所能做的資源已經全部用完,大將軍留在長安,也不過是為丞相分謗罷了。與其如此,不若領兵在外來得簡單。那些頭疼的事,就交給丞相去辦吧。”
說到此處,法邈微微一笑:“丞相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你是攔不住的。”
李嚴眉頭一皺,怦然心跳,眼神頓時亮了起來。他無聲一笑:“伯遠所言甚是,那你看,我們應該先取何處?”
“先取壺關。”法邈不假思索的說道:“試試郝昭的成色,據說他曾經讓丞相和姜維都束手無策。”
李嚴會心大笑。
。
。
。(未完待續。)
第975章 算無遺策
晉陽,龍山大營。
司馬懿伏在案上,看著地圖沉吟不語。
蜀漢大將軍李嚴率大軍三萬出潼關的訊息,剛剛送到他的案頭。
仗打到現在,司馬懿也罷,夏侯霸也罷,洛陽的天子也罷,都知道洛陽最後是守不住的。如果不是蜀漢不同意將整個冀州做為魏國的封地,只怕魏國早就像吳王孫權一樣向蜀漢稱臣了。現在雙方的分歧在於是以一州還是一郡作為魏國的封地,並不包括洛陽。魏國之所以還佔據洛陽,不過是想爭取一點談判資本罷了。
守住冀州,才是魏國最想做的事。在這種情況下,大將軍司馬懿守護幷州的目的也在於守住冀州的上游,而不是為了守護洛陽。
洛陽,在曹魏君臣的眼裡,已經是隨時可以放棄的雞肋。
司馬懿駐晉陽,郝昭守壺關,就是這個目的。守住了壺關,就是護住了冀州的南部,而守住了晉陽,就阻止了蜀漢軍向幷州北部進軍,進而威脅幽州的可能。與此同時,他守住了晉陽,還可以威脅蜀漢攻擊洛陽的大軍後路。從晉陽南下至蒲坂、潼關,一路平坦,不過六七百里,騎兵四五天就可以到達,步卒稍微加緊一點,半個月就能完成行軍任務。
相比較而言,由潼關東行,經過函谷關,直到洛陽的路程則遠得多,也難走得多。如果不先清除晉陽的危險,貿然出兵洛陽,則後路堪憂。當初董卓入洛陽,就是因為河東有白波軍活動,威脅退路,在牛輔及賈詡先後清剿不成的情況下,董卓只能燒掉洛陽,退守長安。
所以,魏軍駐紮在晉陽,比駐紮在洛陽西更有威脅,更有主動權。
李嚴率軍出關,意欲何往,自然也成了司馬懿關心的問題。如果李嚴去洛陽,那倒簡單了。洛陽城不是那麼好攻的,有諸葛亮、陸遜圍攻洛陽失敗的前車之鑑,相信李嚴不會輕易的重蹈覆轍,特別是能夠支援他的兩路大軍都掌握在諸葛亮一系手中的時候。
那麼李嚴會怎麼做?
“父親,不要想了,李平怎麼做,很快就會真相大白。我們只需靜候訊息便是了。”司馬昭轉動輪椅,把目光從遠處的青山上收了回來:“我們還是考慮一下如果姜維的大軍接踵而來,將如何應付吧。”
司馬懿撫著鬍鬚,點了點頭。這他是他比較頭疼的地方。他現在只有三千多騎兵,要對付李嚴已經非常吃力,如果姜維率領一萬精騎趕來助陣,他將沒有任何勝算。
如果幷州被蜀漢軍佔據,那他們就沒什麼談判的底氣了。不僅洛陽守不住,冀州也會非常危險。幷州、冀州以太行為界,雖說互相之間都有交通,但是從幷州攻冀州,要比從冀州攻幷州容易得多。
幷州,可以說是冀州的城廓。一旦幷州失守,冀州就失去了掩護。要想能在冀州站穩腳跟,必須把幷州控制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