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了他的請求。中午12點45分,希特勒在國會發表演說之後,他靈機一動,又給墨索里尼發了個電報。他說,他原來準備〃透過談判〃解決波蘭問題的,
〃我整整等了兩天,波蘭談判代表還是沒有到來,昨天一夜之間又發生了14起犯境事件〃,因而不願讓墨索里尼去冒險充當調停人,他現在決定以武力回答武力了。末了,他再一次向這位臨陣脫逃的夥伴表示感激。�
但是在齊亞諾的慫恿下,墨索里尼最後還是咬了咬牙,決心去冒險充當調停人。前一天中午剛過,齊亞諾就已經向駐羅馬的英、法兩國大使提出,如果他們的政府同意,墨索里尼願意邀請德國在9月5日來舉行一次會談,以便〃審查已經成為當前紛爭根源的凡爾賽和約的一些條款〃。�
人們可能認為,德國瘋狂進攻波蘭的訊息一定會使墨索里尼的建議成為多餘。但使義大利人感到意外的是,法國外交部長、綏靖專家喬治·龐納竟在9月1日上午11點45分給法國駐羅馬大使弗朗索瓦…龐賽打了一個電話,要他通知齊亞諾,法國政府歡迎這樣一個會議,但非與會國的問題不得在會上討論,而且該會不能只限於探求〃當前有限問題的區域性的臨時解決辦法。
龐納提出的會談條件中沒有談到德軍的撤退,甚至連停止繼續前進也沒有提及。然而,英國人卻堅持這個條件,並且最後總算拖著那個四分五裂的法國內閣和他們一道走,在9月1日晚上能夠向柏林遞交兩份內容相同的警告照會,其中宣佈,德國如果不從波蘭撤軍,英、法就要出兵。由於這兩份照會當晚就公佈了,所以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墨索里尼當時已是慌不擇路,任何一根稻草都要抓住,第二天早上仍然向希特勒再次提出呼籲,就好像根本沒有把英、法的警告當真。�
義大利墨索里尼,在9月2日寫給希特勒的照會中,提出的和談條件是:第一,雙方軍隊留在目前原地停火;第二,兩三天內舉行談判;第三,解決德波爭端。照會說,〃但澤已為德國所有,並且德國還取得了可靠保證來實現其大部分要求。此外,德國已經得到了道義上的滿足。如果它接受建議舉行會談,就有可能達到它的全部目的,同時又避免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甚至在目前看來就已經有可能發展成為全面和長期的戰爭。〃
第一百二十九章 閃擊波蘭(2)
經過請示,裡賓特洛甫對義大利大使說,雖然〃德國必然要拒絕英法的宣告,但是元首正在研究義大利領袖的建議,如果羅馬證實英法宣告並非最後通牒,元首將在一兩天內給予答覆〃。Www;與此同時,羅馬的〃和談〃活動也在加緊進行。9月2日下午2點,齊亞諾接見了英法兩國大使,並且當著他們的面用電話把阿託利科大使同德國外交部長的談話,告訴了哈利法克斯和龐納。龐納滿腔熱情,一如既往。他熱烈地向齊亞諾道謝,感謝他為和平所作的努力。哈利法克斯卻比較冷淡,他證實英國照會不是最後通牒。不過,他接著又說,他個人認為,除非德國撤出波蘭,英國不可能接受墨索里尼關於會談的建議。而在這個問題上,這一次龐納又一聲不吭。哈利法克斯答應齊亞諾,把英國內閣對這個問題的決定用電話通知他。�
晚上7點剛敲過不久,英國內閣的決定傳來了。英國接受義大利首相的建議,但是條件是,希特勒必須把他的軍隊撤回德國境內。義大利外交大臣知道,希特勒決不會接受這個條件,因此正如他在日記裡寫的那樣,〃現在已經完全沒有辦法可想了〃。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點點希望,現在已經煙消雲散了。�
1939年9月3日,星期天,陽光燦爛,空氣中飄著馥郁的芳香,這是夏秋之交柏林少有的好天氣。天剛一亮,英國大使館就收到了哈利法克斯勳爵發給漢德遜的一份電報,指示他設法同德國外交部長在上午9點舉行一次會晤,把一份英國政府的照會遞給他。�
張伯倫政府在這條路上已經走到盡頭了。它在大約32小時以前照會希特勒,如果德國不從波蘭撤軍,英國就將宣戰。可是一直沒有答覆,於是英國政府決心履行它的諾言。正如法國駐倫敦大使查理·考平在頭一天下午2點30分給那位躊躇不定的龐納的報告中所說的,前一天英國政府就擔心希特勒可能故意遲遲不作答覆,以便儘量攫取波蘭領土,等到把但澤、走廊等地穩穩地抓在自己手裡以後,他就可以提出一個所謂〃寬宏大量〃的和平方案來。為了不上這個圈套,哈利法克斯要法國人考慮,如果德國政府不在幾小時之內對9月1日英法兩國的宣告作出令人滿意的答覆,這兩個西方國家就對德國宣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