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級艦體受穿越基爾運河水深限制,適度加寬艦體減少吃水,長寬比為6。67∶1,上層建築比較緊湊,提高了艦體的穩定性。由於是德國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以後首次建造純正的戰列艦,為了降低風險,保證研製進度,儘量採用現成的技術,決定採用雙聯裝380毫米口徑艦炮,主炮塔採用前後對稱呈揹負式佈局各佈置兩座。
其主炮理論射速很高,達到同期戰列艦的最高水平,主炮穿甲彈採用“高初速輕型彈”,在中近交戰距離擁有很好的威力,但遠距離著靶存速效能相應降低。其裝甲防護沿用“IncrementalArmorScheme”的設計模式(稱為“全面防護”),擁有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防護尺度,其主裝甲堡側壁覆蓋了70%的水線長度和56%的舷側高度,同時裝甲總重量達到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比重,佔標準排水量的41。85%。此外,該艦在實現大防護尺度的同時,依賴大防護尺度提供的空間補償,主水平裝甲安排在第三甲板,讓其與主舷側裝甲一同重疊於彈道上,使艦體要害部位的防護也得到了強化,超越同期建造的戰列艦。
不過比起俾斯麥號戰列艦,林威更關注的是,它的同級姐妹艦提爾皮茨號戰列艦,也許提爾皮茨號並不入其他二戰的巨型戰列艦,大和、武藏,還有同級的俾斯麥號那麼出名。但是若要問二戰哪艘那艘軍艦起到的作用最大,那麼可以毫無疑問的說,那就是提爾皮茨號戰列艦。
為了這艘軍艦,英國人用瞭解整整一支北方艦隊來監視他,為了擊沉他,出動的飛機駕次達到六百架,至於著名的PQ17運輸船隊的悲劇,同樣也是因為提爾皮茨號引起的——因為有謠傳說提爾皮茨號要出動襲擊這支艦隊,護航的運輸船隊竟嚇得四散而逃,最終導致這支支援俄國毛子的大船隊被狼群吃得七零八落。而當時實際的情況是:提爾皮茨號待在海港里根本就沒有出動。
儘管它在造成之後因為俾斯麥號被擊沉,被希特勒放在波羅的海一直沒有出動,主炮幾乎一炮未發,但給盟軍造成的麻煩之大,卻遠遠大於其自身的價值了。在林威眼裡提爾皮茨簡直就是神器了,只要呆在那一動不動,就能牽制住一打航空母艦和戰列艦。
1938年5月13日,漢堡港的外圍。在經過了駐守港口海軍的嚴格檢查之後車隊才開了進去。很快這些車子開到了一個看上去不起眼的碼頭旁邊,車門拉開,一個穿著黑色制服的年輕人大踏步的走下了車子,而另外一邊則站著幾個穿著深藍色呢子大衣的軍官。而站在當中的一個軍官手裡則拿著一個漂亮的鷹杖。他就是德國海軍的總司令海軍元帥:埃裡克。雷德爾。
“元帥閣下,你好”看見埃裡克。雷德爾,林威馬上走過去,作為一個立志於復興德意志海軍人,遠比別人更的得到林威的尊重。
“小蘭帕德,好久不見了”,與林威的拘謹不同,雷德爾元帥很是爽朗的笑了起來,:“元首應該快來了吧?‘首相’就要下水了,德意志的海軍終於還是重新崛起了!”雷德爾的神情很是驕傲,作為一個在海軍上傾注一生的人,沒有什麼能夠比再次看見德意志海軍的再次崛起,更令他愉快的了。;
林威低頭看了一下日期說道“元帥閣下,元首一定會出席俾斯麥號的下水儀式,畢竟這對於整個德國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大約在後天正午的時候,元首就會到達漢堡”。
“嗯!那就好!”雷德爾開心的笑著,:“我敢保證,元首看見他,一定會感到瘋狂的”。
林威斜眼一看,後面還站著一個海軍將軍,仔細一想馬上去握住了海軍將軍的手:“你好,鄧尼茨將軍”。
“你好,蘭帕德將軍”鄧尼茨不留痕跡的抽回了自己的手。
林威尷尬的摸了摸鼻子,他當然知道鄧尼茨為什麼會這麼對他,是個人如果第一見面就握你的手,你也不會有什麼好臉色,其實林威一般情況下也不會這麼失態,主要是鄧尼茨的名聲實在太大,而上次德意志號下水的時候,林威只是遠遠的見過鄧尼茨一眼,所以才有這種失態的表現。
其實林威只知道其中的一點,鄧尼茨之所以會對林威冷漠,還是因為S計劃。是的,鄧尼茨知道S計劃是林威在背後支援,所以才得到了元首的首肯,開始執行的。
而鄧尼茨認為德國的艦艇編隊根本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要想擊敗英國海軍唯有使用潛艇,不斷切割英國本土和世界各地殖民地的運輸線,慢慢絞死英國。
原先的Z計劃與鄧尼茨的構想不相符合。按照當時的海軍上校鄧尼茨的